而刘三吾仿佛陷入沉思,又重新闭上眼睛。
“眼下我大明要做的,是让这天下先出现能养活百姓的小流,走出这第一步!”
崇宁笑着点了点头,然后眉眼清凉,看着身后笑道:“这办法很简单,国朝有国朝的律法,但天家也有天家的恩荣!”
“唉!可惜喽,不管是甘罗苦罗,现在就看父皇,想不想保这个少年甘罗。”
“看似高谈论阔,偏偏又没有遗漏人心,而是从天下百姓的角度,去真正思考……且深思之下,确能可行!”
“不求回到原职,只要安安静静待在京城就好?”
他忽然发现了一件事情,那便是这些做学问的,很多时候总喜欢站在高处夸夸其谈。
而此刻……
因为这要是能脱罪,那大明律可就白扯了。
突然!
陛下心中似乎早有决定,此刻看向苏闲,语气逐渐严肃。
“理解清楚这两者的差别……”
今日侃侃而谈的苏闲,却是不会再来了。
“先生们站的太高,做学问的时候能从高到低,如同山顶积雪,化而为水,流淌山脚,滋润土地。”
说完这些。
一遍说着,其仰起头,目光停到朱元璋那里。
“陛下想一想,假如我等为贫寒百姓,官府强行征调的劳役,我等是心甘情愿,迫不及待的心情,还是心忧忡忡,甚至在背地里破口大骂?”
现在看的也看到了,皇孙之间的笑话也让他们笑了,苏闲说的也足够让人深思了。
“那么与之相对,能力越小,责任也就越小。顾人先顾己,没道理自己还吃不饱,就要为民分忧了。”
对他而言,没有落到实处的,终究是一场空谈。
她也只能叹道:“大秦曾有甘罗,我大明或许也有少年甘罗。”
还是太小,年纪小,就能再度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