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现在,朱元璋废除科举,并没有重启的情况下。
国子学的适龄学子,已经是这大明官场上,板上钉钉的“后进之辈”。
而以洪武时期,官场“新陈代谢”速度极其快的前提下,官员一直紧缺。
故而,现在的升迁速度,一个不注意就坐火箭,直接来到了六部之首。
当然,前提是要简在帝心!
“国子学去了吗?”
这时。
朱元璋适时问道。
“当然没去。”吴文用立刻回道:“其子虽然聪颖,但毕竟只有六岁,且……据说性格跳脱,难以管理,况且苏贵渊本人只是九品……国子学里的学生,都是在朝官员的子嗣。九品官……”
最后一句话,吴文用没说出来,但他的话,傻子都能听懂。
朱元璋当然能听出来,这其中的弯弯绕绕。
一介九品的芝麻官,其子嗣,自然没有资格入京城最好的国子学。
他冷笑一声,不知道在笑什么。
但却好奇起了另一件事。
“你刚才说,这叫苏贵渊的九品检校,是秀才出身。当年和你一起,任户部检校?”
吴文用连忙点头:“回禀陛下,是!”
“五年了。”朱元璋看向在场百官,“咱开国之后,最缺的就是人才。秀才功名不高,但以当初,只重启一届科举来看,也算是我大明少有的良才。”
“为何五年,你已经是主事?他还是检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