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用说的心惊胆战。
似乎是生怕自己说的不够多,又连忙继续道。
“我想起来了圣上,苏贵渊曾言,其子之聪颖,非比寻常。还曾想走礼部的关系,托人去问,能不能去国子学。”
国子学。
国子监的前身。
朱元璋虽然启用了科举制,洪武六年又废掉。
但是,对于办学,不仅没有半点放松,反而还极为看重。
不仅勒令,整个大明各省,各府、各州县,都必须要有官学之外,而且还需要条件困难的学子完全免费!
包括学费,食宿在内的一切费用。
聘请老师的岁俸,也是由各地的官府支出。
除“官学”之外,还有社学。
同样,不收学费,一般是当地大儒,在官府的支持下所办,受官府监督。
至于其它的私学、如私塾、义学,则是民间百姓自己办理。
而这些学府之中,有好有差。
差的受各种条件影响,比如师资、官府支持力度,等等原因不一而同。
但好的,永远都只有一个。
国子学!
京城之地,一入国子学,未来不出意外的话,之后一定就能谋个官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