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上面,咱又想当然了。
咱一直觉得,当爹的优秀,医术高明,那么当崽子的肯定也会努力的学医术。
打小就接触这事,肯定比别人知道的多。
老子对儿子,也不会藏私。
搞世袭的话,只会让后面的人医术越来越高明。
可咱却忘记了考虑,这人是最容易懒惰的。
一旦活得安稳,就容易不思进取了。
就比如咱,咱现在想想,若是当初咱能吃饱穿暖,不,不说吃饱穿暖了,只是要能活下去,咱都不会造反!
世上也只会有朱重八,而不会有现在的朱元璋。
太医院这事上,你说的很对,咱这就记下来,马上就改!”
朱元璋一边说,还一边走到桌案前,拿出纸笔,当场将这个事给记下。
防止今后忘了。
从此便可看出,他对韩成说的这事,是真上了心,也是真的想改。
就朱元璋的这性子,若是寻常的人,给他说这些事,说他在这事上做的有多不好。
他有很大的可能,就是听不进去。
就算是真听进去了,那心里也不太痛快。
真的下定决心更改之前,也会进行充分的调查,仔细的权衡,最终才会做这个事。
想要让他如此干净利落的,将之给改掉,那是不可能的。
当然,这同样的话让韩成来说的话,就大大不同。
他不仅仅不生气,反而还会为自己的大明,经过韩成的提醒,又减少了一项影响不好的政策,而感到开心。
这就是区别。
这么长时间的相处下来,经历了这么多的事儿。
尤其是现在,韩成又真正的成为了他的女婿。
朱元璋对韩成,变得越发了信任了。
不说达到朱标的那个高度,但至少如今在大明,除了朱标,朱元璋的其余儿子在朱元璋心里,那论起来,都没有韩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