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不直接出兵南征北伐,但起码要向北齐和唐国乃至天下百姓摆出我大元的态度吧?
否则岂不是让天下人以为我大元毫无血性?”
战
场上处于弱势时被人欺负,那是正常的。
毕竟国与国之间本就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
可若是处于明显优势的一方却瞻前顾后,畏首畏尾的连维护己方利益的勇气都没有,那就算这一国在战场上一时占据了上风,对他国甚至自己国家的百姓也不会有太大的震慑力的。
从某种角度而言,这一次大元对北齐和唐国的态度决定着几十甚至上百年以后,唐国和北齐对大元的态度。
而武将们都是切身吃过力不如人的苦的,所以一旦占据了优势,就一步也不想退让。
可这一次,以裴阁老为首的文官却也难得的固执。
在魏国公和那些武将出身的大臣们那么默契且坚定的表达了要以强硬的态度面对唐国和北齐的时候,他们却也提出了反对意见。
“启禀陛下,丞相和诸位大人们说的自然在理。
然针锋相对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且大元这些年长时间作战,国库早就入不敷出了。
即便王军在靖北战场上略占优势,可占优势并不意味着不用耗费军姿。
臣以为,还是尽可能的与各国睦邻友好,避免战事为好……”
如果是裴阁老还
是就事论事的话,那通政使就完全是杞人忧天了。
只听他一派郑重道:“是啊陛下,抛开国库耗损不说。
先前的三皇子、瑞王、乃至此番谋逆不成的淮南王,他们之所以敢有谋逆之心,能行谋逆之举,都是拉拢了手握兵权的将军。
如今西海平叛、抵御北齐又涌现了一波年轻的将军。
他们因最近的战事而在民间声名鹊起,臣担心,时常日久,万一要是再有狼子野心之徒出现,他们会步了孟千山、赵斯等佞臣的后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