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这时的少年说就完全不一样。
节奏带到自己头上来了。
此时张宇被弄得有些一愣,因为这里本来是他的独角戏台词,是他带着的节奏。
大抵就是这些东西吧。
“是真实的声音。”
这一段慷慨畅快的台词直抒胸臆。
其实龚若菲导演他们也被这一幕弄得有些不知所措,虽然说尊重角色自己的命运,但这里完全不该是这样子的。
李云就将自己的感觉融入进语调里面去。
李云则接着张宇的台词。
“这段少年说也确实是你们的.心声。”
明明李云还没有在这一段就开始念少年说。
是感觉。
“彼老朽者何足道,彼与此世界作别之日不远矣,而我少年乃新来,而与世界为缘”
盖过了自己的节奏。
不同的语境语调甚至神态,在念诵一段同样的台词时,这些改变就会让台词所呈现出来的感觉完全不同。
难怪当年梁栖超是学生们的偶像,以前我不懂,但现在的我绝对能明白那种感觉。
慌乱了片刻,并不是因为被抢戏了,而是自己的情绪被感染了。
然后跟着一起。
“若我少年者前程浩浩,后顾茫茫,华夏而为牛为马,为奴为隶,则烹脔鞭棰之残酷,惟我少年当之。”
也许有怒其不争的感觉,但更多的是对自身追求希望的憧憬吧。
那个匍匐着的巨龙。
为什么有人觉得一段话会热血沸腾,恨不得取而代之,恨不得当场就挥洒热泪,挥斥方遒。
这气势和自己完全不一样,所以有着情绪被覆盖的感觉,明明这一段戏是由他来主导带节奏的,现在这样是否有些乱了。
让全部身心去跟着感觉走,不用任何技法,抛弃一切台词功底,用心灵去感受这段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