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同学可能要问了,我知道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也知道生产力的进步发展才有了我们如今的好日子过,可这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关系可大了去了,人类会使用工具狩猎,猩猩也会用工具取笼外的水果,为什么最后成为万物灵长的是人类呢?
因为人类实现了教育、传承和创新,最初发现刀耕火种可以获得食物的人将知识分享给他的族群,于是所有人都学会了刀耕火种。
后人在已知刀耕火种的基础上继续思考,才有了精耕细作的种地方法,每一条尖端技术的出现都经过了漫长的改良和演进,这就是教育所赋予人类文明的无限发展可能。
人不能生而知之,但通过教育传承,人总能通过代际传递获得世间一切的知识!
生产力的发展是一个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如果没有大量的思考和尝试就难以积累足够的底蕴,寻觅到正确的方向。
而你们,屏幕前的同学们,你们或许觉得自己将来只会生产学术垃圾,而后在大学毕业后远离学术圈找份无关工作混口饭吃。
但谁也无法肯定,你们天马行空的毕业设计不会成为下一次行业变革的灵感来源,你们工作中的灵光一闪不会推动着整个行业继续稳定发展,你们中的哪一个不会是未来潜在的学术天才。
这样的人不需要很多,但哪怕出现一两个就足够在某个行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进步。】
虞辞偷偷吐槽:“这话说得,那我们要是成为不了那个推动行业发展的人,我们是不是就成了白混书读的蛀虫?”
“并非如此。”楚昭开口否定。
虞辞吓了一大跳,他以为自己说的够小声了,没想到还是被人听到了,更没想到反驳他的居然是殿下。
楚昭继续道:“不论对象是谁,从宏观尺度上讲,教育都是最稳赚不赔的投资。”
【容太祖曾经提出一个人力资本的概念,她认为人口质量和知识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家国乃至整个天下未来的前景。
这才是整个社会最有价值的资本所在,国家的本质在于人。
人们都认为自己属于某个国度,那么这个国度才存在,当人们都不愿再认为自己属于这个国度,那么这个国家的寿命就终结了。
所以大秦并不是亡在政权覆灭那一刻,而是亡在没有百姓记得它、期盼为它复国的那一刻。
反向而言,如果人们认同了共同的道德准则和秩序规则,那么朝廷就会拥有稳定的社会和凝聚力。
如果人们学会了更为高级的
工具使用和组织生产,那么朝廷的生产力就会强大;
划重点,这些都不意味着培养某个特定的人,而是宏观上的所有人。
因此她主张教育所有人,教他们参与高级劳作的知识技能,教他们律法与道德,培养塑造他们的三观。
这个理念在当时是十分超前的,所需要的代价也是十分高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