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来,杨彪主要是告知冀州回信,袁绍与他通传的书信,逐渐说到了重点,同时根据信中的猜测,杨彪也大致可以猜到如今那边的状况如何。
“更甚于军中,至少在军营之中,自下而上仍有渠道,上会因战功而欣赏下属,继而擢升提拔,而在朝堂上则绝不会发生这类事。”
是以府内外,都准备了佳肴、茶水、美酒和些许寻常很难见到的珍馐美食。
身穿浅褐色锦袍的杨彪,坐在下首位置,和曹操挨得很近。
杨彪又是无权一身轻,少去了太多威胁,曹操也乐得将他当做一位师友来看待。
他对曹操拱了拱手,直言不讳的道:“丞相,有些话,说来恐怕冒犯,但却属事实。”
奈何,仍然挤不进去。
现在曹操是可以不挤了,因为那帮人要来求着他。
但无论时局多么变化,这种骨子里的看法,依旧不会改变。
他们看不上曹操,或者说是曹操的家族出身。
“嗯,太尉的意思我明白,”曹操仍然以此官职称呼他,算是一种尊重,毕竟现在已经废置了三公,他杨彪已是当下之政的绝唱了。
“故此,袁绍乃是真心向你打探,并且寻求合力灭曹,迎回天子!以清君侧之名,出征伐我。”
曹操亲自说出“灭曹”两个字,还是有很大的杀伤力,让杨彪听着觉得很怪的同时,背上感觉有刀锋在刮着,很是别扭。
为了缓解尴尬,他只能连忙苦笑出声,点头道:“丞相所言极是,因此在下决定回信时透露些许。”
“不,”曹操直接抬起手,驳回了他的这番话,杨彪一愣,又不太想劝,只是平静的点了点头,说了句“好”。
他的心态是很平和的,如今身无半分官职爵位,一身轻松,在家养老作著,本来没有必要来蹚浑水。
如今这般,只是因为杨修仍在仕途,他身为父亲不能毁了自己儿子,同时曹操的确和董卓不同,而当年自己连董卓都能容忍,一直帮他到朝堂决裂之前,今日对曹操又有何不可呢?
是以帮也可,不帮也无愧于心,曹操听计他也不会自觉有功,不听他也并不会因此失落。
但他刚刚准备喝酒时,曹操又笑着道:“烦请太尉,直接回一封书信,将当初董承一党对我曹操的控诉,均告知袁绍。”
“最好,再告知他朝中如今依旧有仁人志士,在暗中谋划,随时准备掀起反曹大计,将曹某从丞相的位置上赶出去,甚至还有盟约于其中。”
杨修听得心中一惊,全身的汗毛都竖了起来,因为曹操这话说的还真不佳,朝堂上的确仍有这样的人。
甚至,还有不少西凉、冀州、并州以及益州派来的细作,他们常年朝贡,被曹操以天子之名威逼利诱,心中自不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