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政执掌大权的时日尚短,但已有了几分乾纲独断的做派。
他不像是在与诸位大臣们商议此事,倒像是在通知众人他所作出的决定。
“我大秦至孔雀王朝的商路,便交给文信侯来开拓。”
“至于西北方的商路上,盘踞着匈奴、大月氏等游牧民族。待明年开春,寡人欲先派一支大军肃清道路,而后一路西行,打通商路……”
在说着这话时,嬴政的目光忽然落在了昌平君芈启的身上:“昌平君,你可愿往?”
芈启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愕然之色,但他很快就回过神来,对着嬴政垂首道:“臣愿往。”
他是嬴政一手提拔起来的,若嬴政已经下定了决心,他根本没有拒绝的余地。
作为嬴政的心腹,芈启自然早早便知道嬴政意欲开拓这两条商路,只是,他没有料到,嬴政意图将自己派往西域。
嬴政见芈启爽快地答应了,又道:“寡人相信,你不会令寡人失望。”
芈启在听到这话之时,尚不觉得如何,李斯却低下头,掩住了面上的惊讶之色。
至今为止,李斯仍记得,他初次面见秦王之时,秦王也曾当着满朝大臣的面,语带深意地对他说:“莫要让寡人失望啊,李卿。”
那时的秦王,与眼前的秦王,似乎重合在了一起。
李斯脑子转的飞快,很快就联想到了某些事。
难道说,“未来的”李斯和芈启,让秦王政失望了吗?所以,他李斯才会连面都没与秦王见过,就莫名其妙被秦王给惦记上了,芈启也突然从平定嫪毐之乱的功臣,成了西行的先锋军?
李斯与芈启所不知道的是,嬴政对待手底下“背叛”了他的人,自有一套不同的标准。
似赵高那等既无大才,又未立大功之人,嬴政说舍弃便舍弃了。
似李斯这等有才干却无功劳在身者,嬴政便榨干他的价值,若他能经得住考验,立得了功劳,嬴政也会给予他一个功臣该有的待遇;若他经不住考验,办砸了差事,嬴政在下手处理他时,也绝对不会留情。
而像芈启这样为嬴政立下了汗马功劳的信臣,嬴政纵然知晓他“未来”会因楚国而背叛自己,但在事情尚未发生之时,他不会因此而怪罪芈启。
对待“自己人”,嬴政总是多了几分宽容和呵护之心,愿意给他们更多的机会。
若芈启能一心扑在西行之路上,他在建功立业的同时,也能减少犯错的机会。
嬴政看着芈启离开的背影,心中暗道,莫要让寡人失望。
芈启如今仍对他忠心耿耿,他实在不愿与芈启走到兵戎相见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