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二十六岁中的进士,先在府学正的职务上干了三年,后来放了两任知县六年,升任知府后已经干了三任八年,现在已经四十四岁,如果明年的全国州府功考不能得到一个上上评价,此生就要在州府官的任上终老了。
可是璇玑子此次晋级化神期,给李成带来了一线希望,如果能记大功一次,李成有八成把握可以借此晋级滇北道的道员,如果运气够好,五十五岁前还可以冲击一下云滇省的督抚之位。
李成为此前后忙碌了**天了,中间又连续赶路四天,本就困乏无比,可是昨夜宛水县准备的晚宴非常精彩,李成不觉多饮了几杯,又留了两名歌姬侍寝,所以今天早晨就爬不起来了。
最后还是靠别人把他背进官轿,李成才能来到璇玑山,这一路上他昏昏沉沉,从宛水县城出发,到璇玑山山门前,一直在轿内昏睡。
璇玑派的三弟子苍耳和宛水县宋能知县是老熟人,以前就打过多次交道,前几日三十名仆役就是宋能亲自送到苍耳手中。
宋能简单说明来意,苍耳立刻明白他们此行的目的,急忙去请璇玑子。
宋能看苍耳进去禀报,觉得不能再让知府大人继续睡了,否则一会儿璇玑子出来了,这边礼数不周恐怕会惹恼了仙师,平白错过一个大功多可惜。
宋能招招手,后面一名厨娘立刻送上一碗微热的灵葛首乌羹,此羹是用灵芝、何首乌、葛粉、鸡内金和粳米精心烹制而成的解酒粥,是宋能的家传秘方,对于解宿醉、补元气具有特效。
李知府昨夜宿醉不起,今天早晨是宋知县亲自将他背上的官轿,也不知道只有六尺四寸、一百斤体重的宋知县,是如何将七尺四寸、一百八十斤的李知府背上官轿。
宋知县不但是把李知府背上了官轿,还让衙役将他的厨娘和一应炊具也一并用轿子抬上了璇玑山,厨娘从出发的时候就开始炖这锅灵葛首乌羹,到达璇玑山刚好两个时辰,粥已炖好,稍微放置即可食用。
宋能端着那碗灵葛首乌羹凑到李成的轿旁,轻声地叫道:“李大人,您醒了吗?先喝两口粥解解酒,一会儿您还要接见璇玑子道长呢。”
宋能说的是接见,实际上一名化神期修士只要肯接受朝廷的招揽,他的地位要远高于州府一级的官员。
否则封赏一名化神期修士也不会让李知府亲自跑到璇玑山来宣读朝廷的嘉奖令,宋能这样一说,也给足了李成的面子。
李成有些艰难地睁开了眼睛,问道:“已经到到璇玑山了吗?外面是宋知县吧?有劳你费心了,让侍卫把粥拿进来吧。”
这时李成的护卫里出来一位身材不高、但体态妖娆、相貌俊俏的侍卫,他接过宋能手里的粥碗,掀起轿帘进了轿子,伺候大人用餐。
宋能鼻子里闻到一股浓重的胭脂花粉味,却只能假装什么也没有闻到。
刚才那名侍卫长得十分标致,如果不是宋能看到了他的喉结,肯定会以为那名侍卫是女扮男装的。
不久之后,宋能就听到轿子里面发出一些奇怪的衣衫摩擦声,还有捏着嗓子的娇嗔声,宋能觉得头皮有些发寒。
他有些后悔早晨亲自背李知府上轿了,虽然他很想巴结奉迎上官,但是宋能从骨子里是个标准的直男,崇尚男儿雄风,对于男风,他是绝对不能接受。
听到轿内的响动,宋能直觉得背上也开始变得十分痒痒,他对其他装作什么也没听到的护卫们尴尬的一笑,往旁边挪了两步,好少听到些轿内的声音。
还好老苍头去请璇玑子用了好久,一炷香的时间后,那名俊俏的侍卫拿着一副碗勺出了轿子,顺手把碗勺递给了宋能,顺便留下了一缕香风。
宋能看见那名侍卫的刚才还齐整的侍卫服已经凌乱,胡乱地扎在身上,再看到那名侍卫一步一扭的步态,宋能只觉胃里一阵翻腾,两个时辰前吃的早饭都有些压不住了。
宋能急忙跑回自己的轿子旁边,把碗勺塞到厨娘手里,扶着轿子缓气,生怕自己的干呕声引起李知府的不快,所以就强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