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开始可以举一反三进行创新。
他在助理们的帮助下,从外面的工厂加工出了一系列的生产配套设施。
像什么注塑机、熔融纺丝机、炭化炉、拉伸机等,都是张志鹏自己摸索之后,设计研发出来的。
设计研发出来之后,就委托618工厂帮自己加工生产。
当然,除了上面的设备之外,生产碳纤维还需要诸如混料机、粉碎机、干燥机以及前处理设备等等。
这些设备的加工生产,用了足足十多天的时间。
等到设备到位之后,张志鹏就开始按照自己设计好的生产工艺开始进行尝试性的生产。
他尝试了一百多次,总算是摸索出了最好的生产工艺。
当然,碳纤维的型号什么的,也挺多的。
这也是为啥他尝试了一百多次的主要原因,他要力争把各种型号、强度的碳纤维的生产工艺全都总结一个遍儿。
随后,他又对生产出来的碳纤维进行了性能参数的检测。
总得来说,他在实验室里生产的碳纤维品质还是相当之高的。
搞定了所有的这一切,又用了足足快俩月的时间。
这个时候,已经是到了1993年的10月了。
时间过得真的是飞快啊!
张志鹏搞定了碳纤维之后,他就给赵炳坤打电话。
赵炳坤一听张志鹏搞定了碳纤维的生产工艺,他是十分的高兴。
因为,从长安回去之后,赵炳坤专门咨询了一下碳纤维的事情。
这一咨询,可不了得。
赵炳坤这才知道,原来碳纤维竟然是如此的重要,在航空航天上用处非常的大。
华夏有很多地方需要用到碳纤维,都是需要从国外进口的。
而进口的价格十分的昂贵。
一公斤就高达数百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