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鹏做了很好的分工,把任务分解得很细,让整个卫星研究所的科研人员都行动了起来。
整个卫星研究所规模还是相当大的。
足足有一千多名科研人员。
张志鹏现在需要做的工作就是指导和统筹。
在这个过程中,他也是在不断地依靠着系统提升着自己的实力。
也就一个月另二十来天的时间,张志鹏就带领卫星研究所的工作人员设计制造出了3颗导航卫星,当然还有3颗备用导航卫星。
因为这三颗卫星将来发射之后所处的3万5千多公里外的太空环境十分的恶劣,它要承受高辐射、极高温、极低温、高空气体过于稀薄等极端环境。
所以,要想让卫星高度可靠,使其能够长时间存活并稳定工作,那就对制造卫星的材料和技术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不过,1984年的时候,华夏就已经发射过
在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上,其实是有着丰富的经验的。
张志鹏在这一块并没有费什么精力。
张志鹏做工作最多的地方,其实就是整合出一套稳定可靠的导航定位系统。
他将导航、信号处理和控制技术等整合在了一起。
他让卫星与卫星之间实现了信息的自动交换和共享,这样以来,卫星与卫星之间以及地面基站、接收设备之间,就构成了一个高效的网络。
整合之后,理论上就解决了三点精准定位的问题。
搞定了这一切之后,张志鹏和李振科一起组织了非常严格的各种测试。
测试就进行了十来天的样子。
测试的结果非常的好。
李振科也很高兴,他有预感,张志鹏的这个设想很有可能会获得成功!
如果张志鹏这个项目搞成了,那可不是他张志鹏一个人的功劳!
这个成果还是大头要归于卫星研究所的。
张志鹏在搞研究的同时,他也跟赵炳坤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他时时跟赵炳坤通报自己这边的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