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对于这个
风格领域,谭氏集团理论上是有话语权的,之前谭仕章的“流照”和后来集团一系列新中式首饰,都是无可否认的优秀案例,整个基调已经奠定得很高。
不说手拿把抓,但要是这都能翻车,合璧出一些四不像的作品,就是自砸招牌的事了。
冯敛臣回神,对佟雨曼说:“你先想想自己想往哪个方向发展,我再和他们部门负责人去谈,虽然不保证别人一定点头,但是尽力而为,能争取的一定帮你争取。”
佟雨曼欣喜而去,轻快关上办公室的门,他把眼镜重新摘下来擦了擦,复又戴上。
说到这条精品珠宝线,双方设计部门磨合已有一段时间。
除了逐渐适应各种工作时差,在孜孜不倦的跨国会议和邮件扯皮中,谭氏集团设计部的整体英语水平都有了一个显著提升。
好在到现在为止,首个珠宝系列的进度还算是符合预期。
只是“茧”系列的主打款依然悬而未决,而且每次一提起来,总是各有想法,吵个不休。
毕竟主打款是一个系列作品中的定海神针,至关重要。虽然本来就不会那么容易定下来,但是始终达不成共识的局面,也磨得人足够头疼,设计部长林诗茹头发都白了几根。
不过又有一个大家都明白的情况,红海那边也不一定没有小九九。
谭氏这边还有个没宣扬但也不算秘密的艺术顾问,那就是薛青平。
以薛青平过去的名声和影响力,如果愿意参与这次新品设计,会是一个非常瞩目的噱头。
在商言商,功利一点来说,这种噱头对两个集团来说都是香饽饽,哪怕拿出的作品不是那么完美,争议本身也是一波热度,冯敛臣合理怀疑,红海集团说不定二话不说留出主打款的位置,说到底大家都很现实,追求艺术,追求故事,背后最根本的还是要追求利益。
某种意义上,谭仕章上任后首要的一件事甚至不是项目,是跟薛青平达成这次合作。
薛青平的主要工作场所还是自己的工作室,后来去得多了,冯敛臣对他家老宅的布局已经了若指掌,谭仕章和他达成共识,将延续之前的理念,在一块黄水晶上雕刻出千手观音。
两位艺术家一埋头研究就俗事不问,专心到水泼不进,吃饭都要三催四请的。
冯敛臣虽然插不上手,每每跟在一旁观摩,切割其实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过程,而是先要进行大量精算,把光影重叠的形态提前设计好,量定中心点,确定面部和手部的位置,保证折射角度形成光影,其实对旁观者而言很是无趣,大部分时候草稿纸上只有枯燥的数字。
进展到具体打磨的时候,则又极其缓慢繁琐,不停重复把宝石泡在水里作业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