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期,都不能叫亏本,这是前期投入。嫁衣是重复使用,每一回租赁,都能挣钱。
只是说,积少成多的时间会长一些,不能很快看到大额的营收。
但这场活动,给黄家带来的名声影响不可限量。
红白事,家家户户都会办。百姓们穿的是黄家提供的孝服、喜服。让他们能体面的送走亲人,也能体面的成亲,以此带动的铺面成衣消费,比往年年节时,近乎翻倍。
这个翻倍,还要计算今年百姓们的生活水平。
江家提供的各项扶持计划,去年第一年开展,成效尚弱。过个几年呢?
粮食稳步增产,鸡鸭养殖增加数目。
最重要的,猪崽也年年增多。江家的养殖场上,连牛崽都有!
这是不会赔钱的买卖。
黄乐文心思急转,决定同意二年之约,但他心里略有惶恐。
“你打算定多少绣样?”
这么认真来谈,还要限制黄家对外销售,只能供给糖厂,数量应该很大吧?
数量多的话,黄家承担不起。
他们有自家的生意,最近还在加紧赶制嫁衣——租赁嫁衣还有一个好处,能让顾客看见更多的花样,更好的定制。
嫁衣之外,他们家绣样制品非常多。比如龙凤呈祥被子,以及配套的盖头、绣花鞋。
这都要人手。
江知与笑了,“你放心,神仙绣样是珍品,不可泛滥。我不会定制太多,只有少数人能靠盲盒获得,这样才能衬托它的珍贵之处。”
也是因此,他要跟黄家定下不可接别人定制单的条例。他要保证市场上流通的神仙绣样,都是从糖厂盲盒里出来的。
限制了获取条件,他原价购买又何妨?
高手在民间,还有外地人会绣。
江知与不能拦下这批人,他也不打算拦。
外地难去,本地厉害绣工就那么多,真正厉害的人,早被黄家搜罗来了。余下的,仿不到精髓,也仿不了几幅。
黄乐文一听数量少,初期只要十幅绣样,就松了口气,笑容都实在真诚了不少。
他拿过绣样一看,表情又都凝固在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