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寰用罢早膳, 去隔壁院里看薛姨妈。
她万没想到会有这个变故,懊恼气苦,只是哭。
贾寰略劝了她几句, 转头问薛宝钗——
“报官了没有?”
“报了,琏二哥哥拿了姨丈的名帖, 去了五城兵马司,让官差挨家挨户排查逃奴。”
贾寰摇头:“你们发现的太晚了, 他们多半已经逃出城去。”
宝钗不以为然——
“都是些家生子,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母亲已经让人传信回金陵,先拿下他们的老子娘,看看能不能把人引回来。”
亡羊补牢,犹未晚也。
这是宝钗的想法。
贾寰可不信这些刁奴会那么笨, 白放着老子娘在金陵给薛家当人质!
薛姨妈也担心,求了娘家嫂子用“军驿”帮忙传递书信。
三百里加急,远快过民递铺, 也快过逃奴的脚程。
五日之后,从金陵传回的消息很无语——
那些刁奴的老子娘,不知道从哪儿得了信, 一窝蜂都跑了!
跑了!!
只剩下一家实心眼的,依旧呆在薛家祖宅,被薛蝌之父拿下拷问, 但一问三不知。
薛蝌之父大怒, 把这些逃奴的“三亲四眷”全部抓起来拷问。
有扛不住打的,便招了供。
说打从薛姨妈进了贾府,闹出了些风波, 那几个跟在薛蟠身边的小厮就惶惶不安,舍了银钱日日往家中递“太平信”。
六个人,六封信。
纵然有时会延迟,每日必能收到两三封的。
忽有两日断了音讯,他们的老子娘就猜到不妙,连夜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