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这次是李广先犯下贻误军机的严重罪行,卫青不肯直接给予重处,而是留出转圜余地,派人拿着酒食去了解情况,都会被指责为逼死大将。
可徘徊不前、贻误战机、导致单于逃脱的是不是你李广?
卫青连问都不能问了?
问了就是侮辱了?
那我还阴谋论的说,是不是李广心怀怨恨故意不去漠北,想坑死卫青呢!】
李广听仙子如此说,怕陛下对天幕言听计从,会信以为真,赶紧拱手澄清:“陛下明鉴,老臣绝无此歹毒之心!”
霍去病冷笑一声:“自然,不过是老将军在漠南逡巡不前而已。
”
【太史公修《史记》,确实功高卓著,他开创的纪传体成为后世各朝史书的范本。但他自己的历史局限性,让他始终站在豪门权贵的立场上,去同情六郡良家子出身的李广,而带着挑剔的目光去看卫霍。以致于让古代许多直接读经史子集原文的文人中了他的毒,认同他的观点。
就连苏轼借古讽今的时候,拿来作比喻的也是卫青,将他描述成了谄媚小人,成了苏胖胖为人诟病的一个黑点。
这也是西汉之后,大家默认“当代人不修当代史书”的原因之一。】
当代人不修当代史书。
刘邦寻思,那他和秦朝算不算一代呢?要不要给秦朝修个史书啊?
他以前还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
【再来说说李广一家。
李广出身陇西李氏,祖上是秦始皇的大将李信,活捉了派荆轲来搞刺杀的燕太子丹,功劳不小。到了李广这里,自然也是家学渊源,弓马娴熟。
汉文帝时期,李广开始从军,多次阻击南下的匈奴立有战功。后来还多次陪汉文帝打猎,也是英勇异常,刘恒夸奖他:你要是当初跟着高皇帝打天下,高低得封个万户侯。
李广信了,并且终身以列侯为目标。
他为将廉洁,常把自己的赏赐分给部下,与士兵同吃同饮。他做了四十多年俸禄二千石的官,家里没有多少多余的财物,始终不谈购置家产的事。他还不善言辞,爱兵如子,凡事能身先士卒。行军遇到缺水断食之时,士兵不全喝到水,他不近水边;士兵不全吃遍,他不尝饭食。
就这么一个人,为啥不能封侯呢?要知道汉武帝时期对军功真的很大方,连卫青霍去病手底下跟着混军功的都能封上列侯,怎么就轮不到李广呢?
要我说啊,小了,格局小了。】
格局……啥意思?
【首先,李广特别小心眼。
马邑之围那次,李广拿钱赎罪,贬为庶民,安置在蓝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