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这个时候的首选,是刘邦的孙子们。这就是刘恒进长安之前,要先去祭拜长陵,要先摆足其实让宋昌去探路并通知群臣,并且他和群臣讨价还价时,也要反复强调这是高皇帝天下的原因。不摘开他二哥刘盈,刘恒根本没继承资格。他的登基如果找不到更强势的解释,那就是兄终弟及,在《周礼》里,这算是非礼。
所以刘恒这些矫
情的推辞,这些繁琐的步骤,就是要告诉天下:他刘恒不是通过功臣集团的援立才趁机夺取天下登基的,而是以陈平为首的君臣百官,代表天下臣民请他来当这个皇帝的。
因为,只有代表天下民意的禅让可以凌驾宗法。】
刘邦:他懂了,这就叫把大义名分拿捏在手里。
萧何呵呵一笑,对周勃道:“一辈子打雁,却让大雁啄了眼睛。”
周勃也是第一听代王的手段,心里震惊之余,也不敢反驳萧何,毕竟确实是他们想找个温和的皇帝却看走了眼。
但他对自己还没做过的事情又不服气,只好嘟嘟囔囔:“都怪陈平!”
【禅让这流程,一次是圣贤,比如许由;三次是圣君,比如舜帝;五次是超级圣君,比如刘恒自己;历史上还有九次的,就是那个戏精司马昭。
刘恒给自己的人设有三个,全部冲着比舜帝牛逼去的。
第一个人设是胆略过人,因为他当时只带六个人进长安夺皇位。这六个人里,除了宋昌和张武,剩下四个里有两个是周勃的内奸,一个收过周勃的钱。而他只带着这么几个人去,表现出自己有胆有识,勇武威猛。
第二个人设是大孝子。之前他当代王时,王太后薄姬得了重病,那三年里,刘恒吃不好睡不好,衣不解带的伺候自己的母亲,每次薄姬喝药前。刘恒都要自己先尝过一口,才亲手喂给薄姬。这件事让刘恒成了人人称道的大孝子。这个故事后来还入选了《二十四孝》,是为“亲尝汤药”。
最后一个人设,就是这五辞五让才顺天应人登基的圣君仁君,并且他在入住未央宫的当晚,就大赦天下,宣布“赐民爵一级,女子百户牛酒,酺五日”。】
听到儿子如此孝顺自己,一旁站立的薄姬默默浮现出了泪花。
真好啊,这么多年的孤寂没白熬。
【这三点是他除了血统之外的保命依仗。
不然要比法统,他不如长孙刘襄;比功劳,他比不过手刃吕产的刘章;比血统,他和刘长半斤八两,只不过刘长被吕后抚养过;比傀儡听话的程度,他也远不如前任赵王刘友的儿子刘遂。
就像刘盈的那群儿子们,他们唯一的依仗就是血统。但是当刘兴居代表宗室质疑他们的血统,说他们是野种时,他们就没有任何反抗能力了。
这是刘恒亲眼所见的教训:血统仅仅是锦上添花的东西,不足为恃。
所以刘恒必须要搞的这么复杂,每一步都不是无的放矢,因为这是他明确强化自己法统的必要手段。】
刘邦越听越觉得,这个被自己忽略的儿子,是真的聪明。不然以后也不会成为文皇帝。
一瞬间,什么刘盈刘如意,都被比下去了。
【关于刘恒登基的过程,还有一个引起后世争议的点。那就是他的王后和四个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