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格格党>玄幻小说>盘点夺权篡位指南[历史直播]> 第 54 章 明末下1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54 章 明末下11(6 / 8)

明军在萨尔浒战败后,由徐光启牵头,提议派官员常驻朝鲜负责练兵事宜,以起到夹击努尔哈赤的作用。朝鲜人当然是不会愿意大明这么搞的,于是李氏朝鲜那边派出李廷龟出使北京阻拦此事。

这个李廷

()龟在北京先后拜见了明朝兵部尚书黄嘉善以及当时的内阁首辅方从哲,希望获得他们的支持。然

而,在经过一系列的情报搜集之后,李廷龟发现这事的关键,在于兵科给事中薛凤翔的态度,因为兵部的大权实则在薛凤翔手上!

后来,李廷龟成功说服了薛凤翔,导致了徐光启\监护朝鲜\的计划最终夭折。万历朝后期六科给事中们的权势多大,可见一斑。

兵部侍郎蔡复一就说:“三十年来,天下之人才、政事,皆为言路坏尽。”】

确实!

崇祯想起了许多往事。

另一时空的朱棣也是深有同感。

他只不过是稍稍透露出那么一点点,想迁都北平的想法,这群言官就奔走串联,最后竟然闹得想要叩御门朝天阙。

但他也不会放弃,哼!

【那么想办法打碎这些文官一块块的制约行不行呢?

我觉得,很难。

明初洪武、永乐两朝都是用武勋来制衡,效果还可以。但是up最近看到一句话,觉得说的很对。

“大明不可能永远重复开国和靖难,但必须重复每三年一次的科举。”

开国和靖难,造就了一批勋贵,他们既有泼天功劳,又和皇帝深度绑定,自然能压文官一筹。可科举给了文官不断新生、造血的能力,而没有大规模开疆拓土的战事,武勋只会快速腐化,最后被文官圈养起来,跪着要饭。】

这句话,让朱元璋沉默了。

实在是振聋发聩!

没错,这才是根源。战争总要结束,可文官却源源不断生生不息,武将勋贵又能坚持多久呢?

【这种圈养的结果就是,到了明末的时候,正常体系下明朝已经在制度上不再培养大兵团作战的武将了。

武官做到头,实职到明末就只有总兵了。总兵领兵多则万余,少则千余。如果只算能打的家丁,则总兵领兵多则千余,少则百余。也就是说,明朝对武官的培养,最多培养到团长,再高就不培养了。

如果你身为一个武将,而实力超过了总兵,那结果很可能像毛文龙一样被无缘无故的给砍了。

或者干脆像左良玉一样养寇自重,重到朝廷不敢轻易动你,那就算你赢了。

总兵之上的巡抚、经略、督师,那都是文官的活儿。像熊廷弼、孙传庭、卢象升这种真正文武双全的很少,大部分带兵文官都是怎么来的呢?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