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从来没听说哪个上师能当天子的,所以这什么明王注定也不会成功。”
[他不是元末第一个起义的,但算是个像模像样的革命先驱了。只是我对这位先驱有一点不满,那就是他在准备发动起义的时候,号称是宋徽宗的八世孙。
咱就是说,先不解释你为啥姓韩不姓赵,就说那宋徽宗是什么好人么?那是上下五千年都排的上号的小垃圾好不好?那是谁想到靖康耻,都得站起来啐他两口的程度!
而他的挚友,和他一起组织起义的另一个大佬刘福通更离谱,号称是刘光世的后代。那刘光世,细数他一辈子的经历,真是见了金兵比孙元良还能跑,纯粹的兵痞军阀。
你俩不能看见有名的就往上贴,好歹做个背调啊喂!]
胡大海还是第一次听天幕语气这么激烈,于是好奇的问道:“这宋徽宗咋啦?是个大昏君?宋朝不是咱们汉人王朝么?”
不是人心思宋么?他小时候也听家里老人念叨过的。
因为这里为数不多的文化人,李善长和朱升对视一眼,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靖康耻啊……
那确实是数得着的国耻了。
[宋徽宗和刘光世这种烂人保佑不了他们的造反大业,所以还在宣誓阶段就被举报了,韩山童创业未半被俘杀害。
幸而刘福通率众杀出重围,拥立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为小明王,自己当了“摄政王”,继续造反事业。]
“你看,我说什么来着。”宇文拍了下桌子,强调自己猜对了。
“他还有儿子呢!”王生反驳。
宇文嘿嘿一笑:“就算是在太平年月,主少国疑都不是好兆头,更何况是乱世?那刘福通,必不甘心的。”
[不过,他们团队的笔杆子不错,写的口号和檄文都很能激励人,分享一句给大家: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
“好!”李世民赞了一句。
这句骈文并没有用什么生僻字或者典故,却浑然天成,有一股子直抒胸臆的豪迈。
朱升作为元朝大儒,是早听过红巾军的檄文的,但现在自己加入了,再次听到,不免想的多了些,一时有些惆怅起来。
幽燕之地…幽云十六州…已经远离中原四百年了。
原来还是“南忘王师又一年”,现在呢?
[这一次很顺利,他们打下了中原十几个州郡,拥韩林儿登基,正式开府建制,国号宋,改元龙凤。并在这个过程中,激励并带动了多个团队投身造反大业。大家从南到北,自东往西多点开花,把摇摇欲坠的大元捅的像筛子似的。其中就包括大家熟知的陈友谅、朱元璋、张士诚这三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