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元末农民起义5(3 / 5)

“沙漠?”李世民有些吃惊。

现在的关中平原还是一片沃野千里,虽说时不时的也需要从蜀中调集粮食,但那时因为要养大量的士兵和勋贵,若是老天爷给面子,关中自给自足还是可以做到的,何至于后世糟蹋成这个样子?

又想到天幕说是因为大兴土木才搞成这样子的,他就忽然记起大明宫。

现在他们住的太极宫,前身乃是隋朝修建的宫殿,不能说不好,可其处长安城最北的低洼处,一到阴雨天就容易积水,夏日还异常闷热潮湿,极不舒服。

玄武门之后,父皇李渊成了太上皇,他因为愧疚,想重修一座宫殿专门给太上皇养老,就是大明宫。

结果刚打了个地基还没怎么盖呢,太上皇就去世了。

而他即位后百废待兴,钱粮又吃紧,连中央各处衙门冗官,他都不顾得罪世家,一气儿给裁了,这大明宫自然也早就停工了。

本来还想过两年攒点钱继续修的呢!

现在突然有点心虚。

天幕播放了视频,这次的影片放的是关陇一带的卫星图。

虽然乍一看非常奇怪,但是在标注的红字和天幕的讲解下,大家还是很快理解了,是从极高的天穹中往下俯视的鸟瞰图。

那图渐渐变幻,显示了从秦汉到后世两千年来关陇地区的变化,从一片葱绿变得斑驳,甚至是北部出现一大片的黄灰色。

竟然会如此?!

[而黄河上游这种严重的水土流失,则导致黄河下游泥沙淤积越来越严重,到唐末五代彻底失控,最终,黄河灾害的两宋集中爆发。

尤其是中唐以来濮阳以东的下游河道淤堵严重,从中唐时期十年二十年一决,发展到赵宋建国开始的两三年一决。

赵大和赵二两兄弟对治河很重视,一方面下令在上游植树护林固土,另一方面在黄河下游大量设置到埽岸来控制,然而下游淤堵的问题,在没有工业挖沙船,靠手工根本不能解决。]

李世民:很好,他又有一个大工程要解决了。

只是不知这“工业挖沙船”是什么,听上去很厉害的样子,难道是拥有人力无法企及的挖沙速度?

不然想想那滚滚黄河的淤泥,确实不是靠人力徒手挖就能解决的。

毕竟他组织再多的民夫,也只能清理某一段的淤泥,不可能沉到河底去把沙子挖出来来降低河床。

不论大唐能存续多久,每一次黄河决堤带来的都是生灵涂炭,他想想都觉得心里难受。

还是好好规划一下天幕说的,在上游广植树木的方案吧。

种树固土的道理他还是懂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