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出丹化诸兽布地,虎飞下争食,翼皆蜕去。
至金石山,问土人山名何义,曰:“东吴时有道士牵牛求载,既渡至南岸,语舟子曰:‘船内牛溲,聊以为谢。’
舟人谓其戏己,怒詈之,俯视所遗皆金,大骇,翘望道士跨牛慢行,舟子跳叫紧追,见其摩壁腾空,手所扪抓皆成‘之’字,远莫能辨,故名金石。”
洪遥瞻石壁有字,攀附上译古文,是“祖孙会于虎林山下孝先示”十一字。
洪大喜,即归县,结装过海,见广州刺史邓岳解职辞归。
岳素好道,乃曰:“君侯将弃我以为不可教乎?必欲远去,岳弃微职相随。”
洪不可遽却,闻博罗名胜,求于此游。岳即建蓬莱阁于罗浮,延居之。
数年前,有真人罗秀,修道于凤台观。日久丹成,于观后冰塘洗足。
一老人云:“某龙也,有病愿求疗。”秀赐丹而愈。既入罗山修炼,张道陵乘鹤降教,相与游鄱阳三阜,飞升于空,众得瞻望。
洪爱朱明洞幽深,独居默参内丹之旨,长生赤真君祗园会回,鉴其心诚,拨云朗呼曰:“须得真种子。”洪因凝神注想,无刻不参。
一日,有古貌道者借宿。洪知有道气,即下拜求教。道者云:“是葛仙公弟子郑思远。师言后代有学道者,命我传之。”
遂宣妙旨曰:“丹经所喻,皆系微言。所云三九郎君,二八姹女,即父母也,戊己黄鏊,即父母交媾之媒也。阴阳二气,相感相触,即先天之气也。我能聚此气于眉目之间,结成黍珠,吸而吞之,即我后天中之真种也;采而温养,即水火修炼也。全在修持得法,则种子成胎。时足始产,则元神可出,化腐为神,而尸可解也。”
洪喜跃拜谢。思远曰:“道成可速往会仙公。”
郑别去,洪出囊中黄白,备办鼎器药物,修合玄机,依时采取,吸真种归于丹田,由火候结就灵胎。
九九功成,婴儿出现,可以随心出入,应变无穷矣,洪拜谢天地祖师,自号抱朴子,优游安稳,著书不辍。
常蹑水会邓岳,岳作浮桥以济,或入山奉候。洪意赠其丹,为不遑宁处,故未与之。
有黄姓人,长身大力,寒暑无衣,木叶为裳,遍体绀毛近寸。洪在洞炼丹,时来随侍。洪呼为野人,喜其驯谨,录为弟子,服役如奴隶。尝肩巨石横架罗浮两峰之间,以通往来。
鲍公北来会洪,言为苏峻乱尸解至此。洪述所历诸事,公称贺。闻潜光尚在勾漏,往授以道,顿悟玄理,能飞身脱迹。随父至山会洪、相勉期跻大道。
鲍公每来,达曙乃还。众讶其数数不见车马之迹,告知邓岳。岳潜至阁下,听其讲论玄微。
俟至朝曦射窗,则语声阒寂,上楼揭帐,见洪僵卧。岳惊呼从人,一曰:“昨命复公,云九九数足,当终。在七百年后,会于双江合流处。”
邓命殓葬,舁尸入棺,貌若平生,轻如蝉蜕。
建冲虚观于冢旁,起遗履轩于阁后,招道流居守。
鲍、葛约潜光会于武昌,翁婿由营阳、桂阳、临烝、衡山过潋江镇,见山灵水秀,留数日,洗药于池。洪说颂曰:
洞阴泠泠,风佩清清。仙房永劫,花木长荣。
其后,此地花木四季不凋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