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昔遇太上老君,示以《道德真经》,理国理身,度人行教。
此亦可以亘天地、塞乾坤、通九天、贯万物,为行化之要、修证之本,不可譬论而言也。
吾常铭之于心,布之于物,弘化济俗,不敢斯须辄有怠替,至今禀奉师匠,终劫之宝也。
但世俗浮诈迷妄者多,嗤谦光之人,以为懦怯;轻退身之道,以为迂劣;
笑绝圣弃智之旨,以为荒唐;鄙绝仁弃义之词,以为劲捷,此盖迷俗之不知也。
玄圣之意,将欲还淳复朴,崇道黜邪,斜径既除,至道自显,淳朴已立,浇兢自祛。
此则裁制之义无所施,兼爱之慈无所措,昭灼之圣无所用,机谲之智无所行。
天下混然,归乎大顺,此玄圣之大旨也。
奈何世俗浮伪,人奔奢巧,帝王不得以静理,则万绪交驰矣;道化不得以坦行,则百家纷竞矣。
故曰:‘人之自迷,其日固久,若洗心洁己,独善其身,能以至道为师资,长生为归趣,亦难得其人也。’
吾以汝修学勤笃,暂来省视。尔天骨宿禀,复何疑乎?汝必得之也。
吾昔于民间,年尚冲幼,忽感太上大道君降于曲室之中,教以修身之道、理国之要。
使吾瞑目安坐,冉冉乘空,至南方之国曰扬州。
上直牛斗,下瞰淮泽,入十龙之门,泛昭回之河,瓠瓜之津,得水源号方山。
四面各阔千里,中有玉城瑶阙,云九疑之山。山有九峰,峰有一水。
九江分流其下,以注六合,周而复始,溯上于此,以灌天河,故九水源出此山也。
上下流注,周于四海,使我导九州,开八域,而归功此山。
山有三宫,一名天帝宫,二名紫微宫,三名清源宫。
吾以历数既往,归理此山,上居紫微,下镇于此。
常以久视无为之道,分命仙官,下教于人。
夫诸天上圣,高真大仙,愍劫历不常,代运流转,阴阳倚伏,生死推迁,俄尔之间,人及阳九百六之会,孜孜下教,以救于人,愈切于世人之求道也。
世人求道,若存若亡,系念存心,百万中无一人勤久者。
天真悯俗,常在人间,隐景化形,随方开悟,而千万人中无一人可教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