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张欲购此书,闻青州徐从事能注其义,东行访求不值,有谓:“与魏公去游会稽矣。”
二人复往南寻之。
伯阳归故乡,遇同郡淳于叔通,喜其灵慧,以《参同契》与观。
叔通读而赞曰:“其说似解《周易》,实假爻象以论作丹之意,公诚为万古丹中王也。”
伯阳曰:“修丹与天地造化同途,故托言之耳。”
更传以口诀,往邀从事,相将入绿萝山,桃源深处作炼。
道成出游,路遇谢、张。魏公知其来意,令叔通注五相类之义授之,三人携手而去。
谢、张探得其旨,发愤苦修,始得度世。
会见毛伯道,问以不顾之意,曰:“此季子激余子之术。不然,汝又生退悔。”
二人谢服。
刘道恭既得道,志愿高大,改名道伟,复入嶓冢精修,积二十年,遇宛丘先生来,拜求其道。
先生试之,将一大石约重万斤,以一白发系而悬之,使卧于其下。
道伟神色无异,心安体悦。
又十二年,先生复来,赐服轻举神丹,带升天界,谓曰:“凡升天者,必先谒三天大法天师,然后上朝玉帝。”
于是同诣正一真人阙。
天师闻与宛丘同来,即出相见。明日引入仙班,朝见上帝。
天师即道陵也,于桓帝永兴元年自蜀还至蕲春玉台山,与王赵修炼辟瘟神丹,救此一方疫者。
又于平盖山合九华大药,分饵诸弟子。
真人在蜀,常与鬼谷先生交游,闻先生有山洞在近,南游余汗访之。
至仙岩,上有二十四岩,岩石灵奇,多窗牖、几榻、禽鸟之状。
真人幽赏未已,先生率诸徒迎邀。
其洞杳晦,入必以烛,真人呵神灯照之。周四五里,可容数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