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拜别,寻至蜀郡,不见。
因上逍遥山,见石室中肴核狼藉,丹灶浮烟,寻视悄无一人。
石壁上刻“汉安元年四月十八日会仙于此”十三字。
图跌足曰:“不意今日惟有仙真会此,步迟一顷矣!”
掀炉视之,犹有丹屑少许,刮而食之。
复留连半晌,遇一丈人,云是中山黄老,为子夙根既深,授以三清要诀。
令其冥目内视洞房,并见无央白元。
语毕,曳杖飞行而去,图径往洛阳访求栾巴。
巴不改姓名。原居蜀地内黄,初任临汝太守,亲贤爱民,为立生祠于临川山。
既任桂阳太守,兴学劝士,训课吏胥,定婚丧之礼。朝廷征入面奖,令与杜乔等巡行天下。
将起程,图来,与语相投,同往观察西南郡县。一路除残表善,吏民悦服。
至滇中赤晟山,上产五色灵芝,形势奇秀,二人潜避其中,养静数年。
后上帝降册栾君为青阳真人,图山为再同真人。
八使中惟张纲未之部,即埋轮于都亭,劾奏梁冀。
纲少负气节,居北平山读书,每夜见五色神灯,莫知其数,往来山头天柱峰。
一日,见一道者曰:“我张道陵也,与子同宗,故来告出处之术。”
纲迎拜求教,道陵曰:“凡人率性直行,邪僻难干,诡诈百出,终身忧辱,在乎顺理而已。子其静以待时,不患无美名也。”
纲谢教,自此常降斋头,讲究道学。其侍者皆称道陵曰真人。
未几,辞去。
真人立志行道,乃谓众曰:“昔禹平水,其益焚山泽,功垂万世。今地道失宁,妖厉不戒,吾徒无益,道功未修,奈何?近闻巴蜀沴气,为灾害于人,当速除之!”
遂登西城山,筑坛墠,以降五帝,感太上,屡附授经箓。于是能分形示化、出入水火之妙矣。
其时西城房陵间有白虎神,好饮人血,每岁其乡以人往祭。真人闻之,召戒虎神,其患遂息。
又有人告梓州有大蛇,鸣则山谷震动,时嘘毒气如雾,数里外人中之辄死。真人亦以法禁之,不复为害。
由是远近来归者以千数。
其九鼎大要,惟付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