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阳曰:“吾背违世俗,委身岩谷,而修不就,亦耻生还,将与鬼为邻也!吾当服之。”
伯阳乃服丹,丹入口即死。弟子顾谓曰:“作丹欲长生,而服之即死,当奈何?”
独有巡忖曰:“吾师非凡人也,服丹而死,得无有意乎!”亦取服之,即仆地死。
周、冯相谓曰:“所以作丹者,求长生耳,今服之而死,焉用此为?若不服此,自可数十年在世间活也。”
遂不服,乃共出山,欲为伯阳及巡求市棺木。
二人去后,伯阳跃起,将神丹纳巡及白犬口中,须臾皆起,乃得仙道。
伯阳尝约《周易》,撰《参同契》三篇。复作《五相类》,补塞遗脱,继演丹经之玄奥。
青州从事徐景休,深通《易》理,初遇阴真人之授,性乐天真,嗜酒不辍,而怡然独醒。
伯阳往访,密以书质之。景休开讲渊微,更为高敞。
伯阳曰:“实吾师也。”
仍劝其勿饮为高。徐遂断酒,隐名而注其义,曰分笺注节解。
伯阳念周、冯具二棺入山为殓、失尸大恸之诚,乃俟伐木人来,作书寄谢,各与所著书一卷。
周、冯始大悔恨,自此闭户绝俗,矢心静悟。
尚书陈忠荐周、冯学行深纯,帝以羔币聘之,皆不欲就。
周燮之宗族劝之曰:“夫修德立行,所以教世也。君独守东岗之陂乎?”
燮曰:“夫智者,度时而动,动而不时,焉得亨乎!”遂与良自载诣县,称病而还。
壬戌,延光元年,邓太后崩,帝始亲政。
甲子三年,帝废太子保。太尉杨震上疏极谏,被贬而卒。
乙丑春,帝崩于叶。
阎后贪立幼年,定策立北乡侯懿,至冬薨。
中常侍等迎故太子即位,尽诛阎氏党类,迁太后于离宫。
周举劝司徒李郃上疏,帝始朝太后。
诏改葬杨震,诸名士往送之。有大鸟高丈馀,集丧前,俯仰流涕,葬毕始去。咸谓震之灵焉。
丁卯,永建二年,诏征处士南阳樊英、河南张楷、江夏黄琼、广汉杨厚。惟楷不起,三人拜为议郎。
樊英有族姑云翘,少丧父母,善辟垆,日绩十八两,以供祖母、少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