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穿井不得泉,乃冠服向井拜祷,水涌出,令吏扬水示虏,虏以为神,引遁去。
恭识乾象,见勾陈帝座昏惨,知朝廷将有大丧。
是秋帝崩。
太子烜即位,以明年为建初,立窦氏为后。
己卯四年,诏诸儒会集白虎殿,论五经同异,帝亲临鉴定。
庚辰五年,诏各郡国举贤良之士。内一人姓张,名道陵,留侯九世孙。
初不疑嗣为侯,生二子,曰典,曰高。
典生默,默生大司马金,金生阳陵侯千秋,生子嵩,嵩生壮、赞、彭、睦、述,其后多以功烈著。
次子高生通,通生无妄,无妄生里仁,里仁生浩,浩生刚,刚生翳。
翳客于吴之天目山,妻林氏,梦神人自北斗魁星中降至地,长丈馀,衣绣衣,以蘅薇香草授之曰:“吾始居方山,今奉上帝命,来降汝家。”
林既觉,衣裾、居室皆异香,经月不散,遂感而孕。复归沛。
建武,甲午上元夜,生道陵,黄云笼室,紫气盈庭,室中光气如昼,复闻昔日之香,浃旬方止。
先是清平吉离家百馀岁,一旦回沛乡里,容色不老,指此地当生一大圣,为天人主宰。
数日后,平吉忽尸解,道陵适产于此。
七岁时遇一老人,称河上公,授《道德真经》,捧归诵之,即通晓其义。
及长,长九尺二寸,庞眉广颡,朱顶绿睛,隆准方颐,目有三角,伏犀贯顶,玉枕峰起,垂手过膝,美髭髯,龙踞虎步,丰下锐上,望之俨然。
博综五经坟典,以及天文地理,河洛图书,谶纬之秘,为一代大儒。
往来吴越,从学者千馀人。
常计功名无益于身心,乃炼长生之道于阳羡山中。三面皆飞崖峭壁,惟北一径可入。
洞之西南有潭,在山半深谷中,周遭皆石壁,下临深渊,石梁亘其上。
间有玉女来游行,道陵不之顾闻。
西洞庭有羽士曹洞玄,栖于林屋洞侧,马城宫中,深明道法,因与讲究。
复自浙逾淮,涉河洛,入蜀山,得炼形合气之书,辟谷少寐。
永平二年,赴直言极谏科,拜巴郡江州令。未几,隐炼北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