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曰:“儿虽去,原可朝夕一见于牛脾山下。明年春,郡当大疫,惟汲井水一升,取檐前橘叶一枚,可疗一人。”又封两铜盘置一柜中,留于家,曰:“若需食,扣小盘;欲财帛,扣大盘。足可代儿奉养。慎勿开我封也。”
言毕即与群仙竦身入汉,同化鹤翱翔而去。
母独处寂寞,常至牛脾山呼仙公名,见公乘白马至。母与语家常事,良久乃去。
来年,疫果大作,母径以井水橘叶疗之,无不愈之。郡人急持钱帛,往求者万计。偶有所欲,试扣两盘即得。
如是二年,母心疑所封何物,开视之,有双白鹤飞去,自后扣之不应。
然蓄积甚多,无虑乏绝。
母年百余岁而终,乡人共葬于山麓。
葬后忽见山顶紫云密盖,哭声隐隐,咸知为苏君来,郡守、乡人皆就山吊慰,空中答谢。或问曰:“母既归逝,仙公时可相见矣,何转悲耶?”
公曰:“夫仙,阳神也;鬼,阴魄也。人兼有神魄,得阴阳各半。人有一分阳不死,有一分阴不仙。故鬼欲见人犹易,鬼欲见仙甚难。盖畏仙阳光之猛。我欲见母,必韬晦而后见。从此相见益稀,不得不哭也。远劳见慰,途径险阻,可从直路还家,不必回顾。”
忽现一长桥,横亘岭傍,直至郡城。众人上桥而行。
有一官吏,辄回顾,遂堕江滨,见赤龙于脚下宛转而逝。众直行者,至郡乃止。
仙公哭处,有挂竹两枝,无风自扫,其地恒净。三年犹有哭声。每见白马在岭驰骤,因改牛脾为白马岭。
上有巨石曰沉香石,磨汁饮,可降气。小石曰仙桃,色赤黄,有核,食之可止痢。
仙公既去,潘母又亡,山图自念离家四十载,母老无人侍奉,辞归省视。
文泰与万王作伴静养。
清平吉因忆公孙臣,欲游东北访之,与图告辞渡江。
至汝水分手,图北归陇西,亲朋不能识,言及始知母已亡过二年。图至墓拜号,持服于家。
夏天施姜连汤,饮之者,终身无疾。
后与苏公于金母处乞得太阴炼形法,俱度母入瑶池。
图居家期年复去,之长安,见渭桥下一乞儿自称阴生,常沿街乞食,市人厌苦之,或以粪洒衣服,旋复不污。
长吏知其异,试系械之,仍在市中。更试欲杀之,又忽脱去。
至夕,凡洒以污秽者,屋舍自坏;试系杀之者,悉病。长安为之谣曰:“见乞儿,与美酒,以免破屋之咎。”
图叩其根由,阴生实告曰:“晋卿智伯之谋士疵也。入秦遇赤须先生,传返老之方,欲带入吴山,为经三晋之地,乃不欲去,故游戏于此。”
图笑曰:“子何愚之甚耶!世代已殊,子欲效忠,报主之豫让安在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