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张良自择,辞曰:“始与陛下会于留,愿封留邑足矣!”乃封为留侯。
大封功臣二十余人。
袁生策疲项羽,为立生祠。董公请为义帝复仇,封成侯。
又大封同姓,以从兄贾为荆王,嫡弟交为楚王。
帝生八子,子肥最长,王齐,曹参为齐相国。
辛丑七年,帝立兄仲为代王,封长兄子终为羹颉侯。
秋八月,帝使御史稽察诸侯王政治。楚王交雅好文墨,至国,闻鼓城韦孟有学,聘为傅,闻全椒金冯善《易》,得鬼谷琴子传,鲁高堂生通《礼记》,济南张生通《尚书》,皆厚币聘至,称博生。
鲁有儒者申公、穆生、白生,初与交,朝夕游咏。
及交王楚,以三人为中大夫,待以优礼。申公名培,与交子郢同师谷梁首徒孙卿,深通《春秋》。
三人屡欲荐贤资治,白生曰:“臣于居巢遇一老翁,自称浮丘伯,种芝子于山阳,言千载方生。叩其学,无所不晓。但此人非可招致。”
王即与三人步往,长跪请教。
翁问所欲,王求长生。翁曰:“子少道骨,毋问神仙。面有秀气三合,讲求于《书》、《诗》、《礼》、《乐》足矣。”
王曰:“慕之而不可得闻,奈何?”
翁曰:“我友毛公苌,赵人也。精《诗》学。秦令焚书时,私以古《诗》三百余篇,尽刻于居巢一山之阳石洞两壁。举之即得。”王再拜受教。
申公曰:“传闻周灵王太子晋,从浮丘伯游嵩山仙去,翁亦同号,得无即是乎?”
翁曰:“野老不谙古籍,偶与前人相合,何敢比类?”
是夜留饮山庄,浮丘言:“大王好文,有雅德,其后子孙当主天下。”
王逊不敢当,及论时务,适中臧否。
夜深宿于子堂,王反侧不寐,回思此翁有异,天未明,促三人起,举火再谈。
从者掌灯,却露宿密柏之下,王惊叹久之。
回国,令人至山洞摹写,颁行国中,于是江淮文风大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