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曰:“弟子在中条,有张老者,自言尧时甲子生,学问渊博,好穿素袍,附居山之阴,就学于玄女。
又一徒曰袁公,自教越归山相随学艺,极能变化,精于击剑。当此大会,玄女教其努力勤修,改易面目,许以入会。”
老君曰:“大盈若冲,子未可自足其志。”庄子愧谢。
王母曰:“吾子曾寓冀州,莲花山洞,有神人居焉,得传其道否?”
庄子曰:“弟子慕其名,往候年余,不得一面。
其女徒麻姑云:‘师藐姑,肌肤若冰雪,绰约如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厉疵,而年谷熟。’
吾以是言狂而不信。
麻姑诮我曰:‘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听。岂惟形骸有聋瞽哉?’
夫知亦有之,谢问其师之归期,更问曾与高真接洽否?
麻姑曰:‘吾师穷游八荒,归期无准。其性傲忽而淡远,不喜与物接,故凡都会之所,未尝往与。’”
王母曰:“此乾坤至精之气所钟。予识之久矣。”
闲谈之际,有一人跛步拄拐过玉兰桥。
老君呼之曰:“李铁拐劳碌,到何处去?且来少憩,有事托汝。”
凝阳稽首曰:“何事见谕。”
老君曰:“吾子尝至中条,知张老之根由,为我寄语,教图向上事。时至成真,寻常莫及也。”
凝阳曰:“足见慈悲方寸,归即传示,使其自励。”
忽闻玉磬琤琤连响,老君曰:“客将行矣。”
见桥南青龙驾辇,白鹤随轩。
天上高真先回,黄老送至云衢而返。
山前高张翠盖,整饬旌幢,五岳君相因政务倥偬,皆欲辞去。
涓子虽居潜山为大处真人,见须弥景致,沉吟注想。
黄老喻意,为众宣言曰:“此山形如莲花,其下根柢极小,渐上而渐大,大处为四洲南极入地三十六度,北极出地三十六度,南北去极各九十一度,半东西之极,各当天地之中。
度四海之水,在须弥山顶盘旋而下,注于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