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用封胡为将,以张若、隰朋、容荧、龙行、大接、奢比为副,出城对阵。未及合战,蚩尤军利刀长戟,又有大弩连射,一时砂石飞走,不能当抵,望南败走,至大雄山屯驻。
蚩尤得胜回军,先至阪山西南筑城建都,然后兴兵追杀。
轩辕退居大雄,蹙额忧思,恍惚间如蚩尤追至,尘垢蔽目,烟雾障天。忽起一阵大风,将尘垢尽皆刮去。
远见一伟人,手执千钩之弩,驱牛羊数万群,轩辕寤曰:“风为号令,力政者也。垢为尘土,土去而后在也。天下或有姓风名后者乎?执千钩弩,异力也。驱畜万群,能牧也。岂有力牧者乎?”于是依二占,遣人四求。
其时果有风后者,号封钜,系太昊之后,生于蒲阪首阳之东解地。
少有大志,学于玄女。玄女修道于中条山。此山绵亘甚远,上有二洞,玄女居其一。对洞多桃花,风后在内修炼。玄女以其有治世才,遣其下山立功。
风后拜辞,仍隐于古都之西灵岩洞中。炎帝闻其贤,遺使访之,已迁于东海之隅。常行吟沙上,世不之识。
时轩辕遍访至海滨,见其异常,询之,果是风后。众皆喜跃,求其同至大雄。轩辕率诸臣迎,观其威仪出众,叩其所学,即登以为相,风后三辞。
众劝曰:“贤才不援天下,如苍生何?”风后乃不复辞。
西南二处访得知勇之士数人,内有名稽者,闻二占有力牧之名,谓使者曰:“大泽中果有姓力名牧者。”引众往见。
其人坐于草堂,观玩方策。闻客至,曳革履出迎。生得方面圆睛,熊腰虎项。告以欲破蚩尤,梦占求访之故,力牧慨然便行。
轩辕延入,宛是梦中所见伟人,遂以为将,呼为神墨。又得琅琊人太山,号天老;云梦人稽,号五圣;北地人岐伯,伊祁氏之后;厉山人沮诵,号赤诵。
更有羲和、尚仪、车区、隶首、甯封子、赤将子舆、泠伦、离娄、荣援、大容、邑夷、挥夷牟、共鼓、化狐诸人,皆身通百艺,学究天人。
风后同力牧登大雄山顶,遍视大寨,见军士纷纭,坐作无节,叹曰:“虽有甲兵,终为乌合。”
退谓轩辕曰:“夫治兵者,必先明纪律,分队伍,则阃外肃清;建旗鼓为军中耳目,方可应敌。”乃进兵法十三策、阵图三策、孤虚十策,力牧亦进兵法十五策,教以弧矢之利。
其始惟弦木为弧,剡木为矢。挥复精其制,积六材而成弓,乃幹角筋胶丝漆也。弓之末日箫,又谓之弥,以骨饰之。中曰弣。弣,抚也,人所抚持也。箫弥之中曰渊。渊,宛也,言宛曲也。缠丝为弦,张于两弥。
又命夷牟作矢,亦曰箭。以小竹作干,长三尺一寸,胶翎为羽,炼金为镞,射之可贯肢体,以威天下。
岐伯乃烧土为匡,以革蒙两面为鼓,击之以进兵。截竹作笛籥,令人鼓吹,为军中之乐。
又熔金为铙以止鼓,一名小钲,如铃无舌,有秉军法卒长执铙。
作金镯以节鼓,似钟而小,通谓之神钲。又断牛角吹之,以集军众。作插刀之鞘曰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