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立二相:以共工才广智多,力雄身伟,立为上相。以柏皇博通万物,曲识人林,用为下相。
乃使朱襄、昊英居左右,栗陆居北,赫胥居南,昆吾居西,葛天居东,阴康居下,分理宇内,而天下治。于是瑞凤来翔。
泰帝听八风而授民,举六佐以自策。 见四方归附,欲抚其远来。以祝融有歌乐之作,乃亦作荒乐,歌扶徕之歌,盖慰勉而招之也。咏网罟以镇天下之人,命曰立基。 又作河图引,以纪其事。
复求良材作众乐之器,采椅桐梓?四木,其材皆美。惟桐木干挺节疏,以桐之上稍清而无神,下根浊而不明,取中干叩之,清爽中和,神明得体,遂投长流水中,浸七七日,然后亲自斫削,以身为变,属食指中节为寸,曲肱至肘为尺,用之以齐长短广狭,而制为琴。
琴者,以禁淫邪、正人心也。长三尺六寸六分,象期岁之日;广六寸,象六合;腰广四寸,象四时;龙池八寸,通八风;凤沼四寸,达四远。前广后狭,象尊卑;上圆下方,象天地。晖十三,象十二月,馀一晖,象闰。用丝绳二十有七为弦,命之曰离微, 以操驾辨之曲,以通神明之贶。
又作絙桑三十六弦之瑟,取矜庄缜密之义,以修身性之理,以合天人之和。
观凤之体,乃编小竹之管,参差不齐,象凤之翼;发声和美,象凤之鸣。大者编管二十有六,长尺有四寸,谓之雅箫;小者编管十六,长尺有二寸,谓之颂箫。总名箫管。取约束肃清之义。
泰帝常自鼓琴瑟而歌,令近臣吹箫管而和。每一奏之,凤凰应声来仪,百鸟和鸣翔集。君臣大悦。反其天真,达灵成性,象物昭功, 自是不离其侧。而音乐兴焉。
复众铜为棘币,外圆法天,内方法地,以定轻重,以通有无。民或感厉疹而致疾,帝乃察六气,审阴阳,而四时水火升降,得以有象,遂尝草治砭,以制民病,而民滋寿。 更因甲录,合五纬,建五气,消息祸福, 以为之元。
时圣母一百五十有二岁,无疾而逝。帝与女娲,哭泣甚哀,食不甘味,衣不羔裘。逾七日,营葬附于华胥氏冢旁。臣民哭送者几千万人。为丧三岁,以报怀抱之恩。辍乐不鼓。后箫瑟之音先起,以其声凄清乌抑也。
前所纪龙师龙官,各君一方,以理人民,皆能称任其职,政化大治。朱襄飞龙氏受封于宛丘之左,其时恒风振荡,群阴閟遏,阳气不伸,果木难实。
朱襄命臣土达作五弦之瑟,象五行,鼓之以来阴气, 以定群生。于是果实民安,谓之来阴之乐。后得永命之道,避世而去。其子曰子襄氏。
其东青龙氏,为上古人多禽兽之难,有巢氏曾教民巢居,人获以安,及其久也,木枯枝折,常遭颠覆损伤之苦,故教其编槿而庐,缉藋而扉,诛斩蓬茅填涂茨翳,以免居高之患,而亲族得以共处。
众为其能革有巢之化,故亦号有巢,又曰古皇。苍龙氏传七世,有权臣远,贵任之而不专,欲削之,远惧而变。有巢氏遂亡。
居龙大庭氏,初曰朱颜,都于曲阜,以火为纪,一曰炎帝。见古皇编槿缉藋,仅蔽风雨、违祸患耳。
不若因而法之,更广其制度。于是教民竖木为柱,横木为梁,设椽脊,置壁檐,覆之以茅茨,围之以泥荻,民从其教,果是气象不同。
适有嘉瑞:三辰增辉,五凤异色,故曰大庭之馆。大庭少得内养之术, 时已二百余岁,更能参悟长生,治十九载,遂隐去。
其邻葛天氏之治世也,不言而信,不化而行,汤汤乎无能名之,俗以熙熙其作乐也。
八十捉牛,三人操尾,叩角以乱之,投足以歌八阕: 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万物之极,是为广乐。爰拟旋穹,作权象,故沉滞通而天下泰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