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子或单生,或双生,甚有三子同胞者,共生五十六人,阴阳相半。
自此生息渐蕃矣。
但有生必有死,如草木之荣枯,时序之寒暑。
然生多死少,故后之生者,大地已磨肩交影。
时黄老于须弥山顶,俯察下方众生,蒸气成云,呱声聒耳,熙熙攘攘径成一世界。
适四老来山察望,因言:“大地有人,四洲寂寞。
初开炉鼎时,元气布塞之处,凡山林川泽间,生有鸟兽虫鱼,唯人不之及耳。
今欲令此间之人散处四方,惜乎肉身难渡。”
黄老曰:“山后竹木参天,可作筏浮海也。”
五老因于稠人中演说四洲之景,愿往居否?众鼓掌愿往。有安分者,宁守中宫不去。
五老教愿去者,伐竹木成筏数千,各扶老携幼,四分而去,随风所之。
原来地形欹陷东南,水皆凭高泻下,大筏顺去者多,逆至西北者无几。
海中多岛,筏易留滞,即散居其上,后为岛夷诸种。
惟南洲汙下,为众流归处,皆土崖,择地而居。
然慕他乡风景而来,及到时,反觉卑陋,欲回不得,且耐性住下。已而生子繁衍,渐服水土。
但初在大地,气候中和,虽有细雨轻风,无大寒酷暑,何妨露宿野处?
今迁南土,一遇炎天烈日,雨雪严寒,无处藏躲,乃相与掘土成窟,夜则休息其中,寒则深藏不出,习以为常。
时有出类一人,生于大荒之野,身材四倍常人,头角峥嵘,面目奇异,肢体密砌绀毛,獠牙倒出口外,明天地之道,达阴阳之变,是谓盘古氏,又曰浑敦氏。
见山岭崎岖,川源浩荡,彼此阻绝不通,乃教众人于济渡津头,搭起浮梁,填平冲激。
自审山石之精坚者,执之以椎凿险峻巉岩,一时否塞开辟,相通往来。
众皆服其作用,相与尊奉之。
盘古遂出御世,是为三才首君,始有君民之别。
盘古常坐高处,众人聚立听教,乃分讲天地回旋、阴阳消长之理。上说三光,下谈四海,听者忘倦,由是混茫肇开矣。
迨盘古历世既久,一旦化去,民皆哀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