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母曰:“予初经此地,须黄老导之。”
木公忻然曰:“吾与子无妨,谓金公、木母,黄老亦可称为黄婆,赤、水二位,焉有不相济者乎!”
当时黄老择须弥山坳为丹丘,寻真孔穴处,搏土为悬胎之釜,员盖方舆,覆载设位。
木公治山左五金之精,为三足鼎;金母陶西南五土之神,为偃月炉。
水精子辟山后玄英之石,渗真水,掬贮于炉,安土釜于中,覆金鼎于上。
赤精子钻直南搏桑之木,取真火,运烹其水。
一霎薰蒸逼逐,鼎内之气,自太和中滴沉炉底,釜腹下有气透出,引吸水中所含之金华。
自然橐籥盈虚,河车升降,满中畅美,溢外融融。
五老能消息玄关,默会丹头凝结,撤去鼎器固济,抱釜出现,晶光四柱,七日始敛。
黄、赤、水静坐高处神观。金、木乃重立坛灶,移釜架于其上。
朝畏其寒,下复阳光之焱;暮忘其燥,上施太乙之精。
至于存神温养,涤虑忘机,处之咸中其节。
抽添既久,火候将周,至九转之期,采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
金、木知丹已熟,掀开顶盖,中有二物合抱。
金母顺手携一视之,是阳象婴儿;木公扶起,是一阴形姹女。
二老大喜,三老在山头同心察伺,山坞忽起万缕烟霞,充塞天地。
起身往探,见婴、姹已现法象,皆踊跃相庆曰:“斡旋造化,成就天人,金、木之功莫大也!”
木公曰:“五气洽化,岂区区所能哉!”五老各还本处。
二子栖止岩谷,采取日精月粹,自能洞晓阴阳,牝牡乍交,胚胎始结,月交十遍盈亏,育有两儿。
姹女以玉峰琼液双哺之。未几,复育二女。
婴儿令二男二女呼己为父,呼姹为母。渐皆长大,婴、姹乃隐而不出。
四男女承襄天化,四乳生八子,男女各四,长为四偶。
四父母亦退入深岩,与婴父姹母同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