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北齐囤在边境的兵却没有动,开春的第一件事,就是往边境运送粮草。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
除了朝堂的运送,还有商人会趁这个时候,把粮草运送到边境,以高价卖出。
沈家的生意大,自然知道近日北齐的商人,一直在往边境运送粮草,以此赚钱。
能把粮草运到边境的,都不是
寻常的商户,家里肯定是有关系的。
官员本人不允许经商,家人是可以经商的,谁家没有经商的亲戚。
官员家人经商,还不是商户,能正常科考,不像那些商户,子孙后辈都不能科考。
这话就远了,云丞淮现在要面对的是,朝堂上有官员主张,让她回到湘州,主持准备抗敌。
而科举泄题案已经进入了尾声,该拿的人,该拿的证据,全都拿到了。
许拓带领大理寺,抓了不少的人,之是还有两个涉案人员,需要云丞淮亲自去抓。
泄题案一开始,云丞淮就派人大肆宣扬,让上都城的百姓都知道了泄题案,开始关注泄题案,每每案件有了进展,抓到了人,她还特意让许拓拉着人在城里转一圈。
用现代的话来说,她天天都要把案件拉到热搜上溜一圈,制造舆论攻势,让皇帝不得不继续查下去,让涉案官员不敢做什么大动作。
她们永远不知道,百姓的意愿集中在一起时,会造成多大的效应。
她们不在乎,不重视的百姓,却能把她们拉下马。
原本皇帝只想要一个结果,一个不影响朝堂平衡,不辱没她名声的结果,可是随着案件的进展,越来越多的官员被拉了进去,其中还有二品大员。
皇帝算是在舆论的胁迫下,被迫坚定的支持,科举泄题案一查到底。
云丞淮则乘着这股舆论的风,制裁一波这些凌驾于百姓之上的蛀虫。
三月十一日清晨。
云丞淮站在刑部尚书的府中,耳边听着铺天盖地的哭喊声,她只是冷眼看着。
不管是刑部尚书,还是别的官员,在做的时候,就该想到会祸及家人,想想被她们逼死的百姓,学生,难道这些人就该死了吗?
这时被带出来的刑部尚书来到了她的面前,对方看到她立即求饶道:“楚湘王殿下,臣......还请殿下放过我的家人。”
云丞淮看着她,面上没有什么表情,“范有枝,本王记得你跟许拓说过,你是刑部尚书,她一个大理寺少卿,不够资格问你什么,那本王够资格吗?”
云丞淮既然敢带着人来,就是确定了对方的犯罪证据,且呈到了御前。
范有枝能做到这个位置,自是明白这些道理,所以在看到她时,就不再反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