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帝也提出了要求,可以赔款,但不能要求过高。
毕竟大清这次是战胜国。
也可以释放俘虏,但是俘虏不进行赔偿。
可增加通商口岸,但不允许英法联军在北京驻军和增加大使馆。
另外最好是不割地,说出去太不好听。
咸丰帝这次是让自己身边的大总管传旨给恭亲王,上面这些条件都是口头带给恭亲王。
他自己不想给史官留下把柄,这个肯定是会被载入史册的。
作为一个战胜国,被逼成这样,也实属丢脸。
恭亲王接旨之后。无奈的摇了摇头,这仗打的,明明打了胜仗。
还要赔款甚至割地,做啥皇帝都不让他参与,卖国的时候想起他来了,这名字一签,自己的名声就算臭了。
历史上鬼子六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恭亲王接旨后就起身去了天津,和英法联军二次谈判。
这次不止是英法联军,还有美利坚和俄国以及小日本等国家的大使一起见证。
实际上就是给大清压力,驱使他们签不平等条约。
恭亲王和英法联军多次谈判,有时候甚至是争得脸红脖子粗。
这哪儿像谈判,就像农贸市场大妈们买菜一样。
热闹的不行。
其他国家大使们还是很公正的,只帮英法谈。
这一碗水端的平平的。
最后在恭亲王的以理据争下,将这次谈判谈结束了。
最后的结果咸丰帝还是满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