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没有一意孤行,和你们商量,或许……也不会害死阿玲。”
她从未如此恨过自己的鲁莽。
“死去的,不是阿玲,是我自己,我以为得到了救赎,没想到是毁灭。”
是她太天真了。
许无双叹了口气。
“可错的并不是你。”
她抬头。
“伤害阿玲的,是她父亲,杀死阿玲的,是她母亲,不是你,要自杀,要弄死自己的女儿,都是她母亲,她是个成年了,有自己的判断。”
简而言之,做出这一切的,应该是做决定的这个人,而不是她。
“既然是个人行为,你为何要把错揽在自己身上?或者我们假如,假如没有我们的出现,你觉得阿玲会怎样?”
在这样的环境下,她得不到救赎,等有一天阿玲长大,明白了自己身上发生的事,她会怎样?
会死,还是会亲手杀害那个畜生?
大概率会带着这样的伤痛麻木的过完一生。
因为整个环境都在驯化她,让她变成另一个麻木的,无法反抗自己父母的人。
为了得到救赎,她或许还会寄希望另一个男人带她走出来,哪知道当她对对方敞开心怀,对方却直接用刀子扎她的心脏。
很不幸。
这个环境里长大的男人不会有什么好东西。
所以她大概率继续重复不被爱的悲剧。
然后又遭到最亲人的伤害,结果会不会也是走向死亡?
那这样,和她现在死了,又有什么分别?
“你想阻止悲剧的发生,你想反抗,最后的结局不尽如意,并不能说明你的做法是错的。”
这中间掺杂了太多的变量。
只要和人有关,就不可能只有一种结局。
因为人的复杂,会导致结果复杂,没有唯一性,但这并不能说明一开始的干涉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