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平洲点头,“这事我也有印象,而且我们车间的张哥,当年本来要和我们一批申请住房的,他媳妇听信了这些人的劝说,担心分家后公婆偏心弟妹,一时冲动便撤销了申请。我听说他们没过两年就反悔了,可后来厂里再没有分房的消息,后悔也没办法,现在他们一家十几口人,都挤在和我们这差不多大的老房里,一到晚上,客厅就改成大通铺,孩子们全都睡外面。”
裴景书想象了下大哥描述的画面,被吓得打起了寒颤,庆幸大哥大嫂不是这种奇葩,不要钱的房子居然也能主动放弃。
假如她没有自己的房间、常年要跟侄子们挤客厅大通铺什么的,那这个家真是一天也待不下去了。
苗红旗听到这里反而嗤笑了一声,“你们以为,那些劝人死守家业的,真是出于什么好心么?他们不过是怕自己轮不到房子,能劝走几个是几个。”
许向华不是当年那个单纯好骗的小媳妇,但也被这残酷的真相打击到了,不免有几分愤慨,“那这不是害人一辈子么,心眼也太坏了!幸好我知道好歹,他们如何苦口相劝,我清楚你们不是这种人,就一点没往心里去,我娘家爸妈也支持我们分房子,所以现在二弟回家住了,小妹和远山远河他们也都长大了,家里也没为房子发愁过。”
说到这个,她坦诚的表示,“如果我们家也像张哥那样,各自成家生了孩子的兄弟几家,还要挤在一个屋檐下,生活也不能这么太平了,除了每日柴米油盐的小矛盾,像安和辞职下海这种事,我绝对头一个跳出来反对,说不定还会带着孩子们回娘家。”
让她激烈跳脚的理由,大家都懂,裴安和辞职下海,这辈子都没有单位给他分房子,等于他以后要跟大哥一家抢父母的老房子,而裴平洲两口子没有另外的房子,即便为了孩子们的利益也得寸土不让,与其日后兄弟为了房子打得头破血流,倒不如让他安安分分待在厂里,哪怕要干上半辈子才能分配住房,那也是有房,就不必惦记他们的了。
裴安和当时也笑道,“真要是那个情况,都不用大嫂跳,我自己也不敢迈出这一步。说实话,我能有现在的光景,除了小囡那些赚钱的好点子,也离不开你们其他人的支持,尤其是大哥大嫂,正是有你们做父母的后盾,我才能任性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众人听得纷纷点头,不仅是对话里意思的肯定,也对裴安和真情实感的感激表示受用,他们老裴家就是这样一个相亲相爱的大家庭,大家彼此团结友爱,互相包容互相支持,才有眼下这蒸蒸日上的局面。
他们都沉浸在这个完美和谐大家庭的感动中,只有裴景书角度清奇,发出了长长的感叹声,“啊,这就叫选择比努力重要,要是大哥大嫂当年选错了路,那我们全家岂不是一直挣扎在贫穷线上?每天忙着撕逼,也别想什么发家致富的好事了。有时候一步踏错,就是步步入深渊。”
她这么说既是真心感慨,也有提醒大家的意思,尤其是大嫂,明明就赶上了拥有房子的红利,怎么还对她买房梦想不以为然——仅仅多了一套两居室的小房子,就让他们这个近十口人的大家庭摆脱困窘生活,有余力去追求梦想和事业了,有机会还不得多多益善?
许向华也确实被她一语惊醒梦中人,对啊,婆家这边红红火火、欣欣向荣的好日子,跟他们当年争取分房的决定息息相关。
最重要的是,丈夫同一个车间的张哥,算是他们家的对照组,差一点他们就步入张哥家的后尘了,如今也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毕竟,他们眼下房子够用,不代表它永远够用。
以后小叔子要结婚生子,而更要紧的是他们自己就生了三个儿子,个个都要往家里娶媳妇的。固然可以指望单位分房,可张哥的例子摆在面前,他们也不能毫无成算,大儿子已经十岁,距离成年不远了……
想到这里,许向华对小姑子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认同感,并用实际行动表示对她的支持,“我认真考虑了下,买房确实是好事,房子是跑不掉的,不住还可以租。现在卖房的少,物以稀为贵,哪天你们生意要用大钱,很容易就能脱手,说不定还能比买的时候小赚一笔。那这样,我之后帮你留意着些房源消息,也会跟我娘家那边提一嘴,让他们帮着一起关注,人多力量大,我就不信咱们景书有钱还会买不到房了。”
许向华突然改变态度、要为小姑子的买房进度贡献一份力量,自然也有她自己的小算盘在其中。
她知道小叔子很信任妹妹,一旦自己成功帮小姑子找到心仪的房子,以她的性子,少不了在哥哥们耳边叽叽喳喳、分享这份喜悦,手里握着大把钞票又宠妹妹的老二,搞不好就会被她说得心动,也跟着去买房子,最好是妹妹家旁边就有合适的房源,兄妹做一辈子的邻居,老二肯定满意。
他们俩都不是斤斤计较的人,一旦有更大更满意的房子,老家这套也就可有可无了,日后见他们侄子几个结婚住不开,直接给他们也不一定。
当然许向华也不能只惦记占弟弟妹妹的便宜,她也想借着给小姑子寻摸好房,自己也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从现在开始咬牙攒攒钱,日后自家也再买一套。
如此三个儿子就都有着落了,也不至于被弟弟妹妹甩得太远。
裴景书不知道大嫂的小算盘,倒是对大嫂如此听劝的模样感到惊喜,心想这莫非就是她大方劝人买房的回报?
大嫂不仅答应给她留意房源,还要发动娘家强大的人脉一起找,那可真是太好了,裴景书觉得她可以放下一半的心,等着大嫂以后给她送好消息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