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三日的时间,濮安懿王前来苏家赔礼道歉一事就传遍了汴京的每个角落。
有人说濮安懿王教女无方,如今自降身份前去苏家赔礼道歉是咎由自取。
有人说灵寿县主是瘌□□想吃天鹅肉不说,更是半点世家贵女的样子,明知苏辙已经定亲,却还几次纠缠。
当然,更多的人却是称赞起濮安懿王来,说他虽骄纵灵寿县主,却知错能改,不偏袒幼女,不愧是巨鹿郡公的父亲。
苏辙听到这些传言时只是笑了笑,他想也不想就知道这些流言蜚语背后定是濮安懿王等人在捣鬼。
他更是忍不住想,巨鹿郡公真的像是传言中那样不争不抢,是个仁善之人吗?
只怕不见得。
苏辙命元宝偷偷关注着濮安懿王那边的动静。
果不其然,约莫半个月之后,濮安懿王就派人将灵寿县主送往尼姑庵。
元宝说起这话时是连连摇头:“……方才我一直躲在暗处,见灵寿县主被送上马车仍不知悔改,还说着要寻死觅活之类的话,更骂濮安懿王是个懦夫,不配当她的爹,更说什么当初这门亲事是濮安懿王是拍着胸脯答应下来的,如今汴京流言不断,却是要将她送走!”
苏辙:……
他只觉得为人父母者真是难啊!
想到这里,他便又给苏轼写了一封信。
信中他先是关切问了嫂嫂王弗最近的身体状况,又问起了这几日苏轼怎么样,最后才说起了灵寿县主一事,只说这事儿已经解决,要苏轼不必担心。
当然,他在信的最后与苏轼再三叮嘱,说等着侄儿侄女出生后,苏轼务必要教好他们才行,切莫养出个灵寿县主来。
等着一封信写完,苏辙便要信鸽送了出去。
不过三四日的时间,苏辙就收到了回信,毕竟有信鸽就是方便。
回信中,苏轼先是连连恭喜苏辙,说他终于解决掉一件棘手的事儿,又说王弗身子一切都好,要他放心,到了最后,他委婉表示自己近来不是太好。
苏辙看着信,眉头却是微微皱了起来。
原来是凤翔府新上任的知府名叫陈、希亮,是个不苟言笑,铁面无私,又干又瘦的老头,一开始陈、希亮对苏轼颇为赞赏,毕竟朝中上下像苏轼这样不畏强权,一心为民的好官不多了。
陈、希亮不光很欣赏苏轼,更是颇为照拂苏轼。
只是时间一久,两人的矛盾就显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