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人生在世上,要坦坦荡荡,偷偷摸摸算什么君子?你既想要抱八郎,与娘亲直说便是。”
“纵然娘亲知晓你年纪小,抱不稳八郎,可有人在一旁看着,也不会出事,像你方才那样偷偷行事,若一不小心将八郎磕了碰了如何是好?”
苏轼哭的眼睛通红通红:“娘亲,我知道了。”
苏辙看到这一幕,忍不住在心里替程氏竖起大拇哥儿。
历史上“三苏”能够流传千古,程氏是功不可没。
不管程氏从前在娘家,还是如今在苏家,都是管家的一把好手,深谙打个巴掌给个枣儿的道理,见苏轼哭的伤心,又将他抱在怀里哄了一番,喂他吃了糕点,喝了蜜糖水。
到了最后苏轼不光破涕为笑,更是美滋滋地去练字。
用程氏的话来说,读书写字讲究持之以恒、滴水穿石,一日都不可懈怠。
这才是真·卷王。
不仅卷自己,更是卷丈夫,卷儿子。
苏辙已想象到两三年后程氏对自己寄予厚望的样子。
程氏不愧为卷王,喂了苏辙喝了羊乳后,又再次忙活起来。
她太了解苏轼的性子,生怕他又来“亲近”苏辙,索性吩咐常嬷嬷将账本都搬到屋内来。
很快,屋子里就响起来翻动页册与打算盘的声音。
在这等催眠声中,苏辙很快又昏昏沉沉睡了过去。
没办法。
小婴儿嘛,整日就是睡了吃吃了睡。
苏辙正睡得迷迷糊糊,就听到丫鬟前来禀告:“夫人,老太爷差人请您和八少爷过去一趟了。”
孝顺的程氏是算盘珠子一放下,就抱着苏辙走去了正院。
即便到了秋日,正院内仍半点萧瑟不见,院子里的竹子长得郁郁葱葱,竹林下还有个小池塘,里头养了些红鲤鱼与乌龟,很是可爱。
但苏辙一进来,就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下巴更是隐隐作痛。
原因无他,苏老太爷老是喜欢用胡子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