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好上次买的塑料布还有剩余,陈飞因地制宜,在两天时间内,帮助黄莲建成一个简易的塑料棚。
然后买了温度计、湿度计等,然后亲自指导黄莲种植技术。
黄莲身体差,学东西却很快,基本上一学就会。
几天后就能独自操作了。
就是身体太弱,提不动水。
陈飞就从县城捎回来两个压水机,一个装黄莲家,一个装自己家。
压水机比直接提水方便多了,只要添上引水,一上一下的压,利用空气压缩原理,就能把水提上来。
不过就是天太旱,井水非常深,要压好一会儿才能把水提上来。
对此,黄莲表示她能坚持。
经过几天的奋战,馒头山的大井终于完工了,直径八米的大井,水深达到一丈五。
一井水能浇一亩半地。
可把西岭村人稀罕坏了。
天干地旱,人心浮躁,麦子出不来,所有人都急了。
这时候有井水能浇地,比什么都高兴。
浇地的顺序就按陈飞之前说的,抓阄,一二三四五六七,全看运气。
谁抓的靠前谁先浇,谁都不能有意见。
不过,浇地归浇地,井打成这样还不算完工,还有用石头砌起来。
不然用不了一年半载就会出现滑坡,慢慢的就不能用了。
因此,陈飞专门召集匠人,和他们说清楚,每天利用井水抽干的时间,抢时间砌井。
匠人们议论纷纷。
说井水太深了,抽一次要好几个小时,一天干不了多长时间。
不如改成半井水,不等水涨上来就赶快抽,这样一天多干几次,能多出不少活。
陈飞自然没有意见,心里感慨,乡亲们还是很淳朴的,不会偷懒耍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