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啊啊,讨厌叶榆!”
“不讨厌不讨厌,姐给你表演一下耍剑如何?”
“谁的……好看!”
又过了几天,雪融化期间门,王家沟买的砖石终于到了,砖石厂的人只负责送到镇上,由村民们一箩筐一箩筐挑回来。
砖窑搭建提上日程。
毕竟涉及高温,叶榆建议砖窑离山远一点,选址三山脚下平地上,虽然这可能对当地空气环境造成一定影响,但以王家沟的产量,这种影响不会太大。
先用砖砌土窑基础部分。
再然后,砖窑最重要的是关于烟道与火道的布置。
烟道凹进在窑壁里,半砖宽一掌深,窑顶排烟共有三个烟筒,而火道,考虑到王家沟烧得更多为柴火而非造价更高的煤,木柴火力小,火道也很重要,最好窑砖多高,每一层都留一个,这样才能受热均匀。
此外,还需要预留的“窑眼”,烧窑期间门观察内部火势。
砌好的砖窑像是半个中间门圆润肚大的馒头,并不能马上使用,还需要晾半个月以上,夏天更短,但这是冬天。
晾的时间门只长不短,可能还需要一点点外力手段帮忙。
这段时间门,可以准备铁锹、砖模、粘土等工具与材料,然后便是碎土、筛土、和泥、做坯、晾晒等。
等窑晾干后,再把砖坯装入窑中,一块块、一排排、一层层。
砖烧大概两天左右,透过窑眼看见里面呈火黄色,封窑。
叶榆第一次烧的是相对更简单的红砖,红砖和青砖除了材料、烧制温度有差外,最差的在于红砖可自然冷却,青砖多了一道注水冷却的过程,这个比窑温更需要技术,红砖不需要水冷封窑即可。
冷却后出窑。
当一块又一块红砖从窑中取出时,所有人都笑了。
这可真不容易。
他们跟着叶榆的动作心惊肉跳,有人每天默默祈祷老天爷和老祖宗保佑百八十遍。
不是不信,主要是花费周期太长,生怕有个万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