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种红薯肯定来不及,种土豆也接近尾声,育苗肯定来不及,只能和村里人看能不能换一些。
桂花嫂家也有剩下,但很少,顶多能种知青点三分之一的地。
叶榆果断把它们包圆。
她还想种点大豆,不止是为了吃豆花豆腐豆类食物,也是为了榨油,在缺油票的年代只能考虑自己种,种大豆还能肥土地,他们的自留地不是特别,非常需要好。
今年肥了地,明年就可以一茬种红薯、一茬种大豆,配合完美。
至于蔬菜,北方最常见的白菜和韭菜,他们村也在九月左右种,十月下旬还能种的有乌塌菜、冬萝卜、冬菠菜几种抗寒蔬,但也不一定都能种活,种活了大概早春收获。
叶榆还问了几种调料的种法。
辣椒和姜种植多半都在春季,辣椒比姜早一些;葱蒜春夏都能种,而且不占地儿……至于一些不常见的调料,因村里不种植,并不知道种植方法,也没有种子。
叶榆问桂花嫂换了一些冬季能种的蔬菜种子,包括一些蔬菜。
用的当然是钱,毕竟她也没多少能换的愿意换的东西。
这个时代确实不允许投机倒把。
但既然允许人们以物换物,私下用钱票交换一些东西即使在城里也有,只要不大金额、固定时间有规律地交易,这种情况个例很难被抓,即便被抓也很好糊弄过去。
在乡下更如此。
叶榆对种子的物价没什么概念,加上刚才的土豆种子和大豆种子,装作从兜里实际上从空间掏出两张一元的,要不三张?
“哪用的上那么多,这些都不值几个价的。”桂花嫂把钱都推了回来。
“桂花嫂你就收下吧。”
钱可以买食物,但在这个时代未必,叶榆对钱真没有对食物那么执着,又推了过去,她的手劲桂花嫂根本比不上。
再说,来桂花嫂家里不止因种地问题,还有其它。
单说这草鞋,叶榆也不会编,桂花嫂把这手艺叫“打草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