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棠坐在皇帝身边,眸光微闪。
皇帝皱着眉,满脸的不耐烦:“你且读来。”
高耽沉稳的捧着奏本,一字一句的读出来,皇帝越听,眉头皱得越深,脸色阴沉的问道:“这是谁给张文的胆子,让他诈传圣旨?”
高耽急忙跪了下来,说道:“老奴有罪,老奴该死!”
高耽在皇帝做宋王时,就陪在他身边,皇帝对高耽,很是信任。
皇帝看到高耽惶恐的模样,不由得放缓了声音,问道:“怎么回事?”
高耽:“太子看万岁爷病体未愈,十分忧心,故想修建千手观音寺,为陛下祈福。论理,这修建寺庙的钱,得要工部出,但太子爷找工部拿银子,工部尚书谢括却不肯,导致这为皇上祈福的美事一拖再拖,现在也还没有动静。”
皇帝表情沉沉,嗯了一声,示意高耽继续说下去。
高耽急忙道:“万岁爷息怒,都怪老奴。”
皇帝皱眉:“这又与你有什么关系?”
高耽:“老奴看这桩美事一直不动,担忧得罪了观音娘娘,误了万岁爷的圣体,好、好生焦躁,便在张文面前发了几句牢骚,谁知他年轻气盛,居然恨上了谢括,干出这等大逆不道之事,还请皇上恕罪。”
高耽聪明无比,知道这诈传圣旨事件,只要和皇上的龙体安康挂钩,皇上必然不会追究此事。
皇帝并未生气:“你对朕倒是忠心,但这张文诈传圣旨,胆子未免也太大。”
高耽垂眸:“奴才该死。”
萧棠早就看出高耽在为张文开脱,便淡淡说道:“你再将关于水患的奏本读给皇上听。”
这个奏本无关紧要,高耽便一气呵成的读完。
这是吴郡治水官冯宪呈上。
他在奏本中,着重描述了吴郡当地百姓如何饱受水患灾难。
水患导致吴郡十室九空,百姓妻离子散,不少人背井离乡,路边都是灾民的尸体。
皇帝虽然不关心朝政,但也有些动容。
高耽继续读,接下来的内容,是一份清晰简洁的预算,详细说明了工部派人修建河堤、雇佣工人所需要的银两。
一共是二百万两白银。
若是能建好河堤,能极大程度上降低水患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