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皇帝推动工业革命发展的钱,是和藩国做生意赚的。
因为移过去的是明人啊,是本就有较高素质的明人,他们到了哪里都是要消费的,有消费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经济,就有赚头。
新地发展需要工具,老皇帝有技术有工具,就和藩王一拍即合,赚的钱投回大明,又亲自下场促进大明社会发展,促进工业革命。
整个工业革命的投资额,几乎都出在内帑。
这就是大明工业革命的根源。
不是抢来的,而是创造出来的,是干出来的。
这条路虽然慢,却是最适合大明王朝的一条路。
大明能创造出来,藩国也能干出来,这里拥有世界上最勤奋的人啊。
老皇帝是既想要这个,又想要那个。
就和勇士想保王朝,还要练新人一样,最后啥也得不到。
最终,这道决策还是没推行。
民间骂声一片,都在喊累。
朝廷也在想办法解决,尽量做到早下班,尽可能不加班。
结果工厂主个个哭诉,都说市场行情不好,再不加班只能倒闭了。
没错。
市场行情确实在变差,但仅限于个别行业。
因为市场同质化过高,生产出来的产品,已经落后于时代了。
市场并不萎靡,像面向青年的产品,销量都是不错的,可一些厂子,固守老一套,并不肯推陈出新,造出来一些老破旧产品,无人问津在所难免。
年初时户部进行市场调查,发现市场偏向于年轻化,现在二十岁到三十岁人群,是市场主要消费对象。
因为这个岁数的人,没有房产压力,也不着急结婚。
他们就有钱消费的。
可现在市场上的企业,还面对于婚庆市场和婴幼儿市场的,这就造成了,年轻市场一片空白。
比如年轻人喜欢萌化了的小卡通人物,类似的手办、小挂件却很少,年轻人想买买不到,就算买到质量也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