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五十七年,正月,国庆。
朱见淇在东宫里发怒:“老爷子到底是怎么想的,封禅华夏英灵,四千多位呀,要多少钱啊!”
“祭祀英灵,是不是需要人守墓,从其后人当中挑一支当守墓人,未来就要养着一个大家族。”
“这不是养着一年两年,而是世代养着。”
“四千多位,就是四千多个大家族!”
“中枢负担会多大呀!”
“年年祭祀,年年钱。”
“现在财政收支宽裕,倒也不差这点小钱,以后呢?总有个困难时候,这笔钱成了固定支出了。”
“去年为昆仑封禅,修了一条铁路,造价几个亿!”
“你说说,这钱够他的吗?”
他这副皇帝干的,在前朝没那么大公信力,在后宫里受他爹气,回来骂媳妇两句,媳妇也跟他不对付,实在太窝囊。
朱见淇火大:“今年老爷子还要大肆册封勋贵,我在养心殿劝了几句,他说我赏罚不公,让我滚出去。”
她虽没有文治武功,但女子中诗才
杨氏让人过来扇扇子,给太子爷降降火。
朱见淇把火撒她头上:“你倒是什么都依他,难怪他最疼爱你,宴会上总夸赞你这儿媳有大诗才,又贤惠又孝顺,反倒我,里外不是人,我当的是大明的家,什么都依他,那天下百姓还过不过了?”
杨氏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女儿都出嫁了。
“我代父封禅,一路行程了两千多万呀!”
被哄了两句,杨氏脸上露出些许笑容:“你呀,就跟老爷子顶牛,你能顶过老爷子吗?顺着点老爷子心意,把他老人家伺候舒坦了,比什么都重要。”
太子妃杨氏安慰道:“老爷子开心,又是为大明好的事,也不算是乱钱。”
“不是顶,这件事就不该这么办嘛。”
虽是冬天,殿里烧着地龙,四季如春。
“大明看似繁似锦,遍地是机遇,遍地是金银,可不未雨绸缪,这盛世怕是传不到我手上,就会崩溃。”
见杨氏真的要走,朱见淇慌了,不说他爹会不会骂他,这事磕碜啊,大过年的,又国庆,双节过着,太子妃回家了,传出去多难看。
全家就他不受待见,皇帝喜欢儿媳妇,喜欢孙子们,就讨厌他这个亲儿子,好像他是捡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