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氏自幼读女学,接受的先进思想。
这几年,在宫中伺候的以白人为主。
皇帝不喜欢黑人,太子、太孙都不喜欢,白人长得不咋地,但也比黑人强啊,凑合着用吧。
明人做太监的很少。
主要是用外夷,不容易产生派系,上位者能放心使用。
宫娥也是,白人女子很多,都是挑的颜色艳丽的女童,送来宫中做粗活。
皇帝也不止全用官宦人家女子,因为这些女子很多活是做不了的,那就得有粗使丫鬟。
再说了,这些外夷在大明没有根基,皇帝用着也放心。
皇帝有一个叫影子的特务机构,主要就从外夷、养济堂孤儿中挑选人才,从小就培养,一直隐藏在暗处。
影子里有多少人,谁是头目,这些人藏在哪里,没有人知道。
连一直侍奉皇帝的汪直都不知道。
朱佑榶去詹事府。
朱见淇的詹事府里没有成员,但太孙的詹事府里,配备的超级齐全,年轻干才,全都放在太孙詹事府里。
但可这不是偏心,老人家都是隔代亲,有了孙子就都能理解了。
皇帝对其他几个孙子也不错。
朱佑榶詹事府里还有一个特殊的人,老四十一,朱见涯,他的亲叔叔。
老四十朱见溽分封出去后,在朝中处置政务的,基本是太子、太孙和老四十一,偶尔太子家的几个儿子,也跟着处置政务,但参与不多。
很显然,太子没有皇帝那般胸襟。
皇帝是贪权、霸权,但却懂得放权,抓重放轻,不止对太子,对天下百官,皇帝都肯放权给下面。
就说财政收入,地方截留一成,用作地方使用。
皇帝却额外加了半成。
并且提出,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一切按政绩说话,能干的官员就要大加奖励,不能干的庸臣就要滚下台来。
地方财物截留太多,导致中枢朝臣都担心,地方是否会自治。
可现在都是景泰五十六年了,不但没自治,地方发展迅猛。
跟谁干有好处,大家心里都有本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