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格格党>都市小说>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376章 昆仑封禅,打假欧洲,思想碰撞,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76章 昆仑封禅,打假欧洲,思想碰撞,民(19 / 19)

这就造成了,近几年,大批无地的农村人,被迫移民去外藩的移民潮。

在家真的吃不饱饭了。

比方说,一家二十亩地,景泰九年时候分的,当时计划是三十年不变。

但现在已经是景泰五十六年了,四十七年过去了,刚分的时候,每家喜气洋洋。

这几年中枢又疯狂鼓励生育。

那么就造成了,二十亩地,三代人,男女加在一起上百口,吃不上饭。

一家家愁眉苦脸,数着米粒儿过日子。

要么移民,要么去学技术。

女人好说,怎么都嫁得出去,可家里几十个男丁怎么办啊?他们还得娶媳妇呢!

尤其外藩藩王说,到新地分媳妇,顿时吸引了几千万人外流。

也多亏了皇帝这几年在民间大肆征兵,并不断补贴农民,不然民间早就造反了。

从景泰四十年开始,朝廷在民间征兵数字超过了2个亿。

这才缓解了农村人地矛盾。

再加上农补,和精准扶贫。

民间再苦再难也能吃一口饭,家庭再苦也得供孩子读书。

截止到景泰五十六年,民间识字率达到了95%。

而完成三年教育的人口,达到了13亿。

完成六年教育的,人口在7亿上下。

九年教育,在2亿左右。

十二年教育的,只有4千万人。

也因为教育,百姓多少懂点文化,知道前面有明路,去了新地,就不用忍受人地矛盾了,有大片的土地,也有媳妇了,什么都有了,唯独没有老家了。

可这年代,老家还那么重要吗?

只要农民有活路,他们就不会造反,这也是皇帝对基层掌控牢固的原因,换做以前士绅掌控基层的时候,造反早就不断了。

从景泰五十年到景泰五十六年,这六年间,大明没有一个造反案例。

因为全民都能吃饱饭,不说全部过上好日子了,但大半人都能过上好日子,只要肯努力肯吃苦的人,都能过上好日子。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