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机普及后,机械逐渐取代人力,但这种取代,不是不用人力,而是改用技术型工人,操作机器型工人更吃香。
归根结底是女工赚的不比男职工少,人有钱就硬气。
到了下班点,工人们成群结队的推着自行车走出工厂大门,男男女女,彼此说说笑笑的。
自行车非常普遍了,几乎人手一台。
就说那服装厂,蒸汽机推广之前,一套成衣,价格在2块钱左右,包括长袍和一条裤子。
刚开始,厂长还担心呢,卖不出去咋办,结果,订单是以前的十倍。
结果六年过去了,工厂不止没有淘汰职工,还扩招了职工,不止没有裁撤工人,还增加了工人的工资。
以前一家服装厂,日产量1000件,现在一家服装厂,日产量1万件。
而随着铁路、沥青路的普及,这几种路都不太修缮,基本都是百姓自己管理,保护得也不错。
朝廷倒是不反对分家,但也不支持,民间因为家庭不和离婚的案例越来越多,所以在景泰四十九年,中枢支持分家。
政策虽然发布了,但没写强制,各家是看情况而定,中枢是不管的。
除非特殊天气,才会走沥青路。
现在是工资够,物价还下降了。
民间才看到了蒸汽机的好处,才加快了普及蒸汽机的速度。
最直观感受,商品价格暴跌。
只是儿媳和婆婆这种天生冤家,那是怎么也调和不到一起去的,归根结底是三观不合。
所以,民间受中枢影响不大。
因为修缮道路,不在政绩考核之中,所以地方官员都不管修缮。
蒸汽机,不止在家庭关系上搅得天翻地覆。
以前女子不当家,有事也就忍着。
民间老路分几种,有用熟土夯实的土道,下雨天就泥泞难行;一种是修的青砖道,这种基本用作城市交通;还有一种石板路,石板路,商业街才修石板路的,最后一种是煤灰路,在土道上堆的煤灰,走时间长了走出来一条路。
人又都藏心眼有私心,谁愿意一大家子一起过,一切都共享,狗屁倒灶的事情不老少。
景泰年间,男女关系就很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