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又喜欢文学、艺术,民间想讨得皇帝喜欢的人太多了,自然拼命研究。
还有一点,市场需求庞大。
八亿人口啊,就算有三亿成年人,都是需要精神生活的,他们能听懂看懂的东西,就是最好的。
市场倒推白话运动,文化开始新一轮大变革。
文学发展最迅猛,其次就是医学。
景泰二十七年,大明完成了
中医发展更是恐怖,尤其医学纳入科举的一科,几乎个个秀才都会医术,皇帝重视,民间就重视。
皇帝喜欢,民间就都喜欢。
大明医者前所未有的充足,送到非洲的医者,就有三万人,其中包括外科手术医生两千人。
唯一可惜的是,机械、化学遇到了巨大瓶颈,这东西得靠几代人慢慢积累技术,不能一蹴而就。
大明发展千好万好,就是工业革命推不动。
缺乏技术积累,所以皇帝要引进大批技术人才,强制推动工业革命。
“陛下,微臣觉得很难。”
陈嘉猷听边永说的,知道了皇帝的想法:“欧罗巴并非穷困,虽然贵族愚蠢,但还是有施展才华机会的。”
“大明距离欧罗巴太远了。”
“微臣这次好说歹说,带回来的人才还是不多的。”
“除非欧罗巴动乱,大明又要和他们接壤,咱们才能接收一批难民。”
“不然没办法的。”
陈嘉猷实话实说:“陛下,您实行的保护法,已经让欧罗巴诸国不满了,他们认为大明在欺骗他们,所以也对大明禁止出口,甚至不许大明商品进入欧罗巴。”
“微臣觉得,实在没必要实行这么严酷的禁令。”
“谁都不是傻子,咱们得给人家好处,人家才愿意和咱们合作嘛。”
朱祁钰哼了一声:“这道理朕也知道,可你知道吗?葡萄牙商人,试图窃取茶树吗?法国派女间谍,来大明骗取瓷器配方吗?”
“还有,那教宗以传教为名,偷偷画大明的地形图。”
“你说他们要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