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格格党>都市小说>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359章 白话运动,新大陆和奥运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59章 白话运动,新大陆和奥运会(7 / 17)

说来说去,就是京剧太曲高和寡,二人转才是百姓乐意看的,因为看得懂。

戏本也从文言,往白话方面发展,书籍的质量直线暴跌,本来一本书几万字就是长篇了,现在诞生了二十万字的小说。

白话、水文,常态化,而市场反响特别好,因为百姓能看得懂。

像以前写的那些戏本,好是好,老百姓看不懂,自然就没法欣赏,只有全国一小撮人,才能看懂。

而景泰二十八年,大明人口超过了八亿,8.2亿。

文化水平高的,能听懂昆曲的,也就两三百万人。

其余的都是滥竽充数,听的一个高雅罢了,根本就听不懂里面的典故。

反而,白话小说,白话戏本,在民间得到了巨大反响,口语化,逐渐充斥在书籍之中。

这里面也有技术原因,印刷水平直线提升,印刷价格降低,造纸术提升,纸张成本降低,不用省着纸用了,想写什么就写吧。

景泰二十八年,年中,皇帝下旨,令天下奏疏尽量口语化。

用实际行动,支持白话运动。

白话运动,还有一层深层次原因,是西方文化涌入大明,像荷马史诗,完全是白话文嘛。

文人圈子普遍认为这本史诗水平太烂,不值一提。

但是,这史诗在民间反响很好,因为百姓能看得懂,像苏格拉底的著作,有学问的不屑一顾,民间却趋之若鹜。

这就是白话运动必然要发展的。

大明人口基数太大,让他们都学文言,太强人所难了,老师严重不够。

口语化就不一样了,遍地都是老师,认字就能当老师。

一篇古文,你全认识,但你全看不懂,连一起读你读不明不白。

一本现代书,认字就能读下来,基本能明白。

哪个好?

甚至,一篇古文,一个人用一辈子都未必能读透,这是古人的大智慧,筛选能力太强。

那是给顶级聪明人看的,小白就退下吧,这叫文化高贵。

所以,停用古文,采用白话,势在必行。

随着白话文推行,民间著作就更多了,以前就多,因为当官的多,有文化的多,但白话文推行,认字就能写书了,写书门槛大大降低,著作自然大爆炸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格格党